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是一種對偶文學和漢語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一說起源于桃符,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這種語言文字的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 1·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2·上下聯詞組要相同: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 3·上下聯詞性要相同:詞性是指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 4·上下聯句法要一致:句法是語句構成的方法。一幅對聯中,上聯是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共有幾個音節的頓讀法,下聯也必須相同。 5·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 如: 云帶鐘聲穿樹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過江來 仄平仄仄仄平平 《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的作品,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它是為寫詩詞做準備的,講的就是對聯。 《笠翁對韻·一東》 明末清初 · 李漁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云叆叇,日曈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千古對聯欣賞 1、寂寞寒窗空守寡,梧桐朽枕枉相棲。 此對相傳是宋詞女李易安守寡后,多方仰慕才名或覬覦其家財而強要提親做媒。于是,詞女怒而出對:寂寞寒窗空守寡。并放言誰能對出意境字句皆佳的下聯便與他為妻。 2、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諸葛亮借用了這句話來教育后人,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3、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出自陸游的詩《題老學庵壁》,“萬卷”言書的數量極多,“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古今”指書的內容涉獵極廣。每日就徜徉其中,“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這樣廢寢忘食,不知黃昏,也不知晨曉,歲月年華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逝去了。 4、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出自清人李文甫,水本來是沒有什么煩愁的,但當風吹過的時候就起了波瀾,就像起了皺紋。山原來是不會老的,但是因為山頂的白雪覆蓋,好像白了頭一樣。 5、琴瑟琵琶,八大王單戈對伐;魑魅魍魎,四小鬼合手擒拿。 據說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和北京后,非常驕橫傲慢,在一次歌舞宴會上,有一個所謂中國通搖頭晃腦,口噴酒氣,手指樂隊,面對滿臉諛笑的清廷官員說:我出一聯,看看諸位誰對得出?我的上聯是:“琴瑟琵琶,八大王單戈對伐;”當時清廷的眾多官員中一個下屬氣憤萬分,直挺挺地站起來說出:“魑魅魍魎,四小鬼合手擒拿。” 6、冰凍兵船 兵打冰 冰開兵出;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歸。 清朝大學士李鴻章到巢湖游玩,夜宿姥山寺。次日清晨巢湖封凍了,李鴻章急于趕路乃命水兵鑿冰行船。這時一個正在巢湖邊刷鞋的尼姑即興作對吟道:“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走。”李鴻章沉思片刻便對出下聯:”泥沾尼鞋,尼洗泥,泥凈尼歸。“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出自清代蒲松齡,用于激勵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有志的人,如同項羽,破釜沉舟,秦關終屬楚國,苦心的人,如同勾踐,臥薪嘗膽,也能消滅吳國。 8、游西湖 提錫壺 錫壺掉西湖 惜乎錫湖;擎酒碗 過九碗 酒碗失九碗 久惋酒碗。 相傳北宋時期,蘇軾任杭州知府時,有一天與文人學士乘船游西湖,一歌女提錫壺給蘇拭等斟酒,不慎失手將壺掉入湖中。一文人來了靈感,據此吟出此聯。聯語中的“錫壺”“西湖”“惜乎”聲韻相同,這是難點和絕妙新奇之所在。 9、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相傳有一名士來成都游覽緬懷詩人,登上望江樓頂層舉目遠眺感觸萬端,遂情不自禁地吟出此聯。聯中“江樓千古”是指此樓,因薛濤而名垂千古;“江流千古”則是抒發作者對時間長流的歷史感慨。 10、煙沿艷檐煙燕眼,霧捂烏屋霧物無 清朝末年一人在門前生火,灶間柴煙沿那艷麗的屋檐氤氳地涌入了燕子窩中,大燕子飛出巢去,小燕子在窩中被熏的嘰喳亂叫。有人以此為題寫出一副上聯,七字同音、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以此索對。 |
|
來自: 理想192qoteiwo > 《對聯創作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