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考作文題
還記得你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什么嗎?市教育考試院剛剛發布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題,詳見下圖。如果是你,會怎么寫呢? 2000-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附后↓↓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題 對于上海的這道作文題 網友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快速的當下,沉淀是更難得的品質” “時間是實踐的輔助,實踐隨著時間體現價值” 還有網友表示慶幸 “每次看完作文題都要暗暗慶幸自己不用考了” 在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劉暢副教授看來,這道題口徑比較寬,立意角度靈活,注重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 今年立意靈活,注意一個誤區 “題干里面提到事物的價值其實可大可小,所以考生既可以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構思,比如我們對很多現象,包括對歷史的認識,確實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但同時,考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個人的經歷感受出發來談認識的問題。” 劉暢表示,多年來上海的高考作文一直關注考生的思辨能力。在今年的題目里面,不管考生提出怎樣的論點,“我覺得,如果想要獲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關鍵在于論點要清晰,論述要有層次,論據要恰當”。 對于寫作中可能產生的誤區,劉暢特別指出,題目所強調的是要認識事物的價值,“認識事物的價值和認識事物本身其實不是一回事,所以考生在寫作的時候要區分這兩者,不要混為一談”。 此外,劉暢表示題干的后半句所說“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這里所指并不是對前面半句話的完全否定,而是認為有些事物的價值是無需時間沉淀就可以被認識到的。 “所以考生在構思的時候應該要注意辨析,不要把前后兩個觀點完全對立起來。”總體而言,劉暢認為,“今年題目出得比較靈活,考生寫的時候自由度應該是比較高的”。 歷年出題穩定,注重生活感受 作為曾經參與過命題工作的專家,劉暢在回顧歷年作文題時表示,這些年來上海高考作文整體命題趨勢比較穩定。他總結了兩個顯著特點: 第一、上海的高考作文題一直比較貼近生活。作文題往往都和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聯系得比較緊密。例如2016年的題目為“評價他人生活”,2020年的作文題是“轉折”。在劉暢看來,對這些題目,考生只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其實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里面找到相對應的角度和素材。 第二、上海的高考作文題一直非常注重考察學生的思維品質。在2018年的考題中,討論的是“需要和被需要”的話題。“其實就是一個比較開放的題目。考生在寫的時候,既可以從某個熱點現象入手,也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手提出自己的見解,只要是言之成理,都可以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劉暢說。 “對考生來說,對題目本身的理解以及他們思考的邏輯性、層次性是非常重要的。”劉暢以2020年的考題“轉折”為例,分析指出題目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 “考生寫的時候,回答是與否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 過去21年上海高考作文題 2000年高考作文題 2001年高考作文題 2002年高考作文題 2003年高考作文題 2004年高考作文題 2005年高考作文題 2006年高考作文題 2007年高考作文題 2008年高考作文題 2009年高考作文題 2010年高考作文題 2011年高考作文題 2012年高考作文題 2013年高考作文題 2014年高考作文題 2015年高考作文題 2016年高考作文題 2017年高考作文題 2018年高考作文題 2019年高考作文題 2020年高考作文題 內容來源/上海發布、東方網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