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逍遙子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只有讓自己平靜下來,才可以看到事情的根本。 做人同樣如此,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遇事靜下來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人敗皆因狂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夠匯集所有的河流,是因為它處在低下的位置,所以它才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做人要“善下”。但生活中,有很多人,反其道而行之,為人處世狂傲不羈。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決定攻占街亭。馬謖是諸葛亮的得意學生,而且自幼熟讀兵法,經常給諸葛亮出謀劃策。 于是諸葛亮便命馬謖出任先鋒,率領部隊鎮守街亭。 但誰曾想,馬謖一到街亭,便按照自己的戰術排兵布陣,把諸葛亮的部署拋之腦后。 副將王平看到后,立馬提醒馬謖要按照諸葛亮部署執行。哪知馬謖沒有理會,仗著自己讀過一些兵書,狂妄說道:“我熟讀兵法,丞相有事也會找我問策,你懂得什么?” 但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沒有實戰經驗,被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最終,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根據地,而馬謖也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滿招損,謙受益”,謹言慎行、謙卑低調,才是真正的為人處世之道。 事敗皆因貪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拿得太多,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就難以長久。 欲望是成功的動力,而貪欲是失敗的源頭。要知道,在很多時候,事情的失敗并不全是能力和方法的問題,還是貪欲太多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想要統一六國。當時的蜀國比較富裕,秦惠王早已垂涎三尺。奈何秦國通往蜀國的道路蜿蜒曲折,秦國大軍根本無法通過。 一天,一位大臣面見秦惠王,說到:“我打聽到蜀王貪婪成性,大王可以從此處入手。” 秦王聽后,計從心來。秦王找來石匠,命他做了一頭石牛,并在牛嘴中放入了些許黃金。之后,又命人散布消息說:秦王得到了一頭可以吐出黃金的石牛。 不久,消息便傳到了蜀王耳中,蜀王迫不及待想要得到石牛,便派使者前去秦國,想要買下石牛。 秦王見到使者后,假裝為難地說到:“這石牛我也是剛得到不久,不過,既然蜀王喜歡,我送與他便是。只是這石牛沉重無比,而去往蜀國的道路太過曲折,要是運輸的時候磕碰了就不好了。” 蜀王聽后,便立刻命人修繕去往秦國的道路。 但哪曾想,路修好之后,秦國大軍順著這條路攻了過來。不久,蜀國便滅亡了。 蜀王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斷送了蜀國的未來。 “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貪婪無度只會讓人越來越痛苦,成為欲望的奴隸,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災禍。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得不到的,放下就好,知足為樂,少欲為福。 珍惜已經擁有的,活好當下,才能把自己的人生過好。 家敗皆因怨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要以處理大事的態度處理小事,要用合道之行的德去消解抱怨和糾紛。尤其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從前有一個叫李達的人,他從小家境貧寒,常年在地主家做苦力。 好不容易娶了媳婦,但他的妻子卻總愛抱怨:“你怎么這么沒出息,我什么時候才能跟你過上好日子。”這樣的抱怨和指責如同一日三餐,李達無奈只好忍受。 不久,李達喜得一子,全家人欣喜萬分,對孩子抱了極大的希望。而男孩也不負眾望,寒窗苦讀終于功成名就,成為了當地的縣令。但由于在家中多年的耳濡目染,男孩和母親一樣愛抱怨,性格極其暴躁。成為縣令之后變得更加肆虐,手下衙役稍有失誤,就會被他加倍責罰。 一次,一名衙役人給他倒水之時,不小心灑到了桌子上,他大怒處置了衙役。衙役挨了50大板,被打得皮開肉綻,忍無可忍,便串通其他幾人,趁著縣令熟睡之際,將其殺害。 十年寒窗,本該功成名就,但因為抱怨,失去了生命,也讓自己的家庭支離破碎。抱怨,是一種毒藥。也是家庭衰敗的開始,影響的不只是夫妻感情,更會為子孫后代埋下怨恨的種子。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激化矛盾。停止抱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紛爭,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古語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經常反省自己的人,會在反省中不斷提升自己,不斷修煉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戒驕戒躁,避免災禍。 一味地狂妄自大,貪婪無度,抱怨生恨的人,只會在失敗中淪陷,無法自拔。 |
|
來自: xiaodong138 > 《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