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619編輯:三葉 來源:養(yǎng)生之家 發(fā)表時間:2019-08-07 22:21:46 養(yǎng)生之家導讀:胡希恕不僅學術(shù)成果突出,被譽為開創(chuàng)經(jīng)方醫(yī)學研究新局面,而其臨床療效也十分突出,那么胡希恕小青龍加石膏湯醫(yī)案是什么?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組成】麻黃9g,桂枝9g,細辛6g,干姜6g,白芍9g,炙甘草9g,五味子9g,半夏15g,生石膏45g。 【功用】化痰止咳,解表祛飲。 【適應(yīng)證】外寒內(nèi)飲兼有上熱,咳嗽、吐痰、咽痛,支氣管炎。 【胡希恕醫(yī)案與臨證心得】李某,男,63歲。初診日期1966年1月4日。咳嗽吐黃白色痰已4個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湯藥治療,咳嗽不減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細心,把服過藥的處方都帶來了,其主要處方是桑杏湯加減,患者自己說他吃川貝母都有500g多了。刻下癥狀:咳嗽,吐黃白色痰量多,心煩胸滿,背惡寒,口干思飲,但飲水后胃脘不適,苔黃膩,舌尖紅,脈弦滑細。胡先生予以小青龍加石膏湯:麻黃9g,桂枝9g,細辛6g,干姜6g,白芍9g,炙甘草9g,五味子9g,半夏15g,生石膏45g。 【解讀賞析】痰飲郁久常化熱,真寒假熱要認清。臨床有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許多藥而癥狀不好轉(zhuǎn),甚至越來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未能辨清寒熱。此案處方完后學生問胡先生,患者熱象明顯,用這么多熱藥行嗎?胡先生說:“患者吃了那么多清熱藥而癥狀越來越重,已說明藥不對證。再看他現(xiàn)在的癥狀,有背惡寒、飲水后胃脘不適,為內(nèi)有停飲之征。本有寒飲內(nèi)停,治用苦寒清熱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體陽氣大傷而痰飲加重。痰飲重,停滯日久,郁久化熱,上犯于心胸,故出現(xiàn)心煩胸滿。故不去痰飲,則熱不去,則咳無寧日。因證屬外寒內(nèi)飲兼有上熱,為小青龍加石膏湯方證。用小青龍湯解表祛飲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熱以除其標,能否見效,還要看其服藥后的反應(yīng)。”結(jié)果往往是上藥服了,心煩胸滿,咳黃痰、口干都會減輕。 《退思集類方歌》注曰:“小青龍湯治水氣,喘咳不渴嘔利慰。凡水停心下之證,多喘咳而不渴,此要訣也。其余下利與小便不利,或然或不然也。姜桂麻黃芍藥甘,細辛半夏兼五味,備舉辛溫散水寒,兼病屬有形,非一味發(fā)散所能除,故備舉辛溫以散水,兼用酸苦以安肺,于麻、桂二湯內(nèi),不但留白芍之酸收,拘其發(fā)散之猛,再復五味、干姜攝太陽之氣,監(jiān)制其逆,細辛、半夏溫散水寒,從陰出陽,庶幾水從汗解而不傷陰,此發(fā)汗散水之圣方也。溢飲水腫服之奇,發(fā)汗散水此所謂。溢飲者,水腫也。水飲外溢于肌膚,旁流于四肢,故一身悉腫。然亦必有喘咳見證,用此發(fā)汗散水,其效乃奇。肺脹煩躁加石膏,寒溫并進斯為貴。肺脹咳喘,多因水飲,而煩躁則夾熱邪,故于小青龍湯加石膏,寒溫并進,水熱俱蠲,于法尤為密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