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墨
在說孤獨之前,先與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也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傳說。
01、最深的孤獨不是長久的一個人,而是心里沒有了任何期望。
傳說世界上有一只最孤獨的鯨魚,她的名字叫Alice。因為它的聲音頻率是52赫茲,而其它鯨魚都是15-25赫茲,所以,它與其它同類一直都不在一個頻率上。
于是,人們都一致認為,在廣闊浩瀚的海洋中,它一直都在孤單的旅行,沒有同伴,沒有傾聽者,一路唱著自己的歌,從太平洋穿越到大西洋。
可是Alice真的孤獨嗎?我們不是鯨魚,又怎會知道它的情緒。
那么,孤獨究竟是什么呢?一個智者曾經問到:一只手的掌聲是怎樣的呢?
如果可以這回答:它是可以引起52赫茲的共鳴。也許,孤掌難鳴,這才是孤獨吧!
通過這則故事,也讓我們明白:“最深的孤獨不是長久的一個人,而是心里沒有了任何期望?!?/p>
02、孤獨,不必知道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對于我來說,孤獨是什么?是空空蕩蕩的房間,除了空曠,就只有我席地而坐的樣子。
對面鏡子里,是我無意掩飾,眸子里的孤獨,心里的寂寞,發慌的,是那些無奈與憔悴,亦或是習慣了在臉上掛上一抹清冷。
或許,在周圍還有檀香的香,有禪意的影,還有步步生蓮的思想。
房間里,只有我與木質的門關著,以及鎖住的燈影。
恍惚之間,窗外一群人的喧囂擠進來,而我,依舊保持安靜,就如一本落滿灰塵厚厚的書,不驚不擾,屏蔽掉了所有的繁華,和滿載光陰的季節,我的孤獨,已經讓生命的每一頁都靜止,似乎已經翻不動了。
只是記得《百年孤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將需要用寂寞來償還,人生中間也是一場單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際,而是學會和孤獨和平相處,獨單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后便是成長 。
讀完這些話,我心里似乎有什么崩塌了,或是有點頓悟了,月光入窗,而它們在墻上那么柔弱,莫不是,孤獨的時候連影子都如此?清寒的月光照亮四壁,清冷的月光落在庭院,誰也不知道,我從孤獨中汲取了什么,又在月光中領悟到了什么。
其實,我也不知道,就如宮崎駿所說:“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p>
03、每一個生命,都在嘗試過不孤獨后發現,自己又回到最初的孤獨里。
其實,孤獨是生命成長過程必須經歷,且一生陪伴的狀態,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會出現。
既然我們一生都在成長,那么,孤獨便會形影不離,直至終老。有人懼怕孤獨,因為孤獨意味著你失去所擁的繁華。
然而他卻忘記了,繁華的最高境界是孤獨。而孤獨又是另一種繁華。
有人說:孤獨是一面墻, 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孤獨是一劑藥,是繁華看盡的悲涼。
沒有人希望面對孤獨,孤獨意味著一個人的狂歡,一切的季節,既殘酷也現實,寂寥著,也美麗著,就如這夜色里的燈火,在忽明忽暗的閃爍。
在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會消失,可是孤獨會時不時地鉆出來,慰問你一下,或是在回憶中深陷,或是在遺憾中沉淪,如果孤獨里沒有自我的救贖,那么孤獨就會變得異常痛苦。
既然孤獨是與生俱來的生命產物,那么,自然既然創造了人類,人類就應該遵守生命的自然規則,經歷生命的整個循環,承受孤獨的侵擾,在孤獨中走完人生的過程。
04、人生各自面對孤獨,其實,都是一場素顏的修行。
南森說:“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所有人都不能夠逃脫孤獨的命運,孤獨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人人都懼怕孤獨,但人人都躲不開這個孤獨,一個人越是敢于直面孤獨的到來,他對生命的理解也就越是透徹。
人生真的很是短暫,甚至活著的每一瞬間都有著孤獨的因素,人們無法掌握著自己的生死,但是,可以在安靜思考,在孤獨中自省,可以珍惜現在的一切。
在每個孤獨時刻到來的時候,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要給生命留下遺憾,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如果能做到的話,心安理得之處,問心無愧之時,面對孤獨的時候也不足為懼了。
而孤獨究竟如何表達呢?張愛玲說:“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span>
喜歡這樣的形容,仿似一片無影的睡蓮,在無盡的夜色里,包裹著生命,無情地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