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價值投資標的企業股價低迷,券商行業,房地產,基建,乃至之前被價值投資熱捧的平安與萬科股價都是斷崖式下跌,但是有個現象則是主板的指數卻仍在3500點左右,而且創業板指數之前都突破3400點,可以說市場壓根就沒有蕭條,甚至還挺火熱的,而且成交量方面也挺亮眼,這不禁讓我思索到底是什么行業的企業在拉升,那么最熱門的莫過于智能汽車行業,年內汽車板塊漲幅超百分之27,近兩年甚至走出翻倍的走勢,而且熱門的比亞迪當下估值百倍以上,那么就讓我們來聊一下為何這些汽車制造企業能夠如此受市場的歡迎。 之前寫過寧德時代的文章,今天來聊下比亞迪,這家企業去年賺取42億元,當下市值是6800億左右,市盈率一直在150倍以上,從公司發布的5月份銷售來看,汽車銷售4.63萬輛,同比增加百分之43,其中新能源汽車3.28萬輛,同比增加百分之190,燃油車1.35萬輛,同比減少百分之34,而5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占當月公司總銷售的百分之71,5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17萬輛,同比增加百分之199,其中純電1.87萬輛,同比增加百分之126,插混1.28萬輛,同比增加百分之458,5月公司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裝機2.5GWh,同比增加增加百分之225,1~5月裝機9.9GWh,同比增加百分之235,可以看出一點那就是汽車行業格局正式進入智能汽車的時代。 從比亞迪的銷售量就知道當下火熱的就是新能源汽車以及插混車輛,關于汽車我也和經常和身邊的朋友探討,因為男生很多都是愛車一族,這些年身邊有很多的朋友都買了插混的車輛,并且都認為未來的社會一定是新能源汽車的舞臺,從使用體驗感來說,一些具備知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的牌子汽車起步方面居然新能源汽車的力道要優勝于燃油汽車,而且這個觀點我身邊不止一個朋友提起,隨著這些年充電樁的普及,未來也是向上的趨勢,應該能都帶動整個智能汽車銷售進一步提升,所以說智能汽車領域是這些年最熱門的行業,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之前的5G,還是碳中和,亦或者白酒消費我認為都不足與以智能汽車這個賽道相提并論,因為論行業賽道的話確實智能汽車更具備廣闊的空間,要不為什么小米,百度,甚至華為都爭搶著要進入這個領域呢? 那么如此景氣的賽道是否只需要買入龍頭企業就可以了呢?眾所周知,比亞迪應該是目前市場汽車制造商的龍頭股,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年的業績與股價走勢,從18年賺取27.80億,19年賺取16.14億,去年則是賺取42.34億,可以看到的是去年業績是同比上升百分之162左右,對比18年也是提升一個臺階,邁入40億以上的利潤,那么股價呢?18年股價創出新低的36元左右,從此一路高歌猛進,借助高景氣的智能汽車賽道,股價最高拉到273元左右,實現近9倍的上升空間,要知道只用了三年股價就是如此的漲幅,可以說是明星股的表演,是我們價值投資想都不敢想的,這個股價要比市場最熱議的茅臺更加的驚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其實股價調整到140左右,但是隨后市場刮起智能汽車的風向,然后股價隨之又來到260左右,可以看出股價的上升趨勢要遠遠跑贏利潤的提升。 在投資角度來看這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提前拉升到未來的股價,怎么理解這句話呢?如果比亞迪確實業績層面未來值得投資者期待,那么當下市場的炒作則是把價格定義為未來幾年的股價,也就是當下的市值對應的是未來的利潤,市場則提前反映到股價上面,所以在利潤端比亞迪也許是一家不錯的優秀,屬于成長股的賽道,但是估值層面毫無疑問是昂貴的,可以說是非常昂貴的,如果未來三年利潤都能保持百分之20左右的增速,那么2023年所釋放的利潤應該是86億左右,對應現在的市值也是80倍的估值,能夠理解我說的嗎?也就是當下的價格也許是未來釋放業績以后才能夠對應的市值,但市場由于資金的追捧一下子把這家企業炒作到6800億左右的市值,所以對于投資者而言現在買入賺的錢并不是估值修復的,也不是利潤層面所帶來的,而是市場炒作的。 那么是不是智能汽車賽道就不值得投資呢?我認為也不是,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整個行業,中汽協數據顯示,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積銷售95萬輛,同比增長2.2倍,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可以這么說,以電動車智能為主要特征的百年之技術變革,汽車產業也將迎來電動智能新時代,而且站在長遠角度,目前國內電動車的占比不到百分之10,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2025年達到百分之20的占比左右,所以未來4年行業符合增速將達到百分之40,這也給這些智能汽車商帶來發展機遇。除了上文提起的比亞迪,其他各家汽車企業也公布6月份的交付情況,表現十分搶眼,其中蔚來6月交付數量達8083臺,同比增長百分之116左右,創出歷史新高,小鵬汽車截至6月的交付數量顯示,月度與季度及半年度累積交付量都創出歷史新高,其中6月份交付量達6565臺,同比增長百分之617,但是與比亞迪是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股價也是一路高歌猛進,截至7月3日,蔚來市值已經超過825億美元,公司一個月來區間漲幅近百分之50,理想汽車自5月12日以來區間漲幅也超百分之90,最新市值約296億美元,所以這些智能汽車雖然業績層面十分亮眼,但是市場提前反映到股價上,對于投資者當下不是非常好的買入時機。 所以我個人認為其實汽車零部件商可能是值得配置的標的,為何這么說呢?買入企業不能只在意業績增速,估值也是買入的條件,如果一家企業業績表現亮眼但是估值非常昂貴,那么則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而汽車零部件雖然沒有這些汽車制造商受益于市場,但是汽車行業的回暖以及景氣也會帶動這些中下游的企業,而且當下的估值比較便宜,比如來說一汽富維估值只有9倍左右,一季度業績增速也是十分亮眼啊,而富奧股份這些估值也才12倍左右,一季度業績也是相對不錯的,其實不僅如此,一些傳統的汽車制造商,比如上汽集團,中國重汽,一汽解放,華域汽車這些汽車制造商的估值都非常便宜,基本都在10倍左右的估值,只不過他們行業布局不如當下火熱的智能汽車企業,但是行業轉型的時候也給這些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如果投資者可以整合這些低估值的汽車制造企業,以及零部件制造商,做成一個組合,那么我想收益應該也是不錯的,也許在智能汽車風起的時候收益可能不如那些龍頭熱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但是當市場回調的時候抵御風險能力一定是更強的,而且做成組合的時候,這些低估值企業總會有幾家會估值修復,或者在行業發展道路上突引而出,所以這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布局。 當下的智能汽車行業是火爆的行業,但是面對這些熱門的行業投資者更要如履薄冰,千萬不要買的太貴,因為很多投資者都是由于付出的價格高昂然后給自己的投資帶來損失,所以估值也是買入必須要考慮的條件,站在投資角度不要老是想著能賺多少錢,而是要想這筆投資劃不劃算,值不值,如果市場回調會損失多少呢?一定要先有防守的思維,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攻,要將自己的投資建立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基礎上,所以整合低估值的汽車制造商以及零部件企業,做成組合然后打理我想應該是非常不錯的投資方式,既能夠享受到行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同樣由于估值層面的便宜也能夠抵御市場的風險,這就是我對當下智能汽車行業的一些思考,在這里也期待更多優秀的汽車制造企業能夠借助轉型在智能汽車賽道實現超越,在國際上做到引領,讓我們的制造業以及智能汽車行業在世界贏得我們應有的地位。 -----------------------------------------------------------------------------------------------------------------------------------------------------------免責聲明:以上發布的觀點全是自己個人的主觀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具備任何代表性,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記得加個粉絲,或者轉發文章,本文首發于公眾號:價投v靜水流深,敬請期待更多優質的文章,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