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焯焯 生活案例—— 我很久沒有辦法在晚上入睡了,越安靜就越焦慮越難過,早晨到來讓我覺得很煩躁。最近在持續的做強度比較大的運動,但依舊感覺不到困意。最近晚上偶爾會喝酒。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早上的時候才能睡著,對黑暗不恐懼且很喜歡黑暗的環境。從前就有過雙向情感障礙的病史,到現在大概有6年了,有時候情緒不是很穩定,但是自己會努力控制,很久不吃藥了,而且之前吃藥也不按醫囑,會偷偷不吃,前陣子想獻血都被拒絕了。對生活沒有什么期待,也沒有安排,開學要離家很遠,宿舍關系不太好,很討厭處理人際關系。 明鏡解析…… 有過病史反而有助于康復的效果,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可以規避曾經患病的成因,同時,嘗試新的可能性,讓自己從多維度來理解這個病的情況,雖然有反復的情況,但也不影響康復的進度,而重要的是存在希望! 睡眠質量是一切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根源。睡不好,精神就不好,身體機能自然也就出問題。越想睡卻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焦慮,漸漸地就養成了惡性循環,一到這個點兒就出現一些強迫行為,當完成這些行為之后依然覺得不夠盡興,因此就這樣耗著,和案主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恐懼睡覺,有的人想得多睡不著,有的人想睡卻因為過度關注睡覺本身而睡不著,也有的人好奇自己睡不著的狀態……不論是怎樣的失眠情況,只要情緒和身體出現對抗和排斥的反應,就說明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再繼續就一定會有個低谷出現,也就是睡眠障礙,需要治療了。所以,最好在進入低谷之前可以做些能夠緩沖的事兒,至少平緩過渡低谷,也不至于傷元氣。那么,自我調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幾乎沒有人能夠陪著自己睜眼到天亮! 想一個簡單可以操作的目標,而且容易執行,作為短期的一個調試任務,讓自己能夠稍微專注一下,這樣集中精力的練習,可以有效緩解睡眠焦慮的注意力,只有放松的狀態才能進入睡眠模式。其實每天我們也都有這樣的目標,只不過時間長了已經養成了習慣,比如洗臉刷牙的目標,上廁所的時間目標,開始一天工作和學習的目標,關于運動和休息的目標……一天當中至少不低于十個這樣的小目標,只不過不刻意關注就習以為常的忽略了,“習慣成自然”說得就是這個現象。現在,需要再加入一個刻意目標,針對睡眠的,只要完成這個目標就是要睡覺(休憩)的時候,類似給自己上了一個提醒鈴。有的人洗完腳就代表要睡覺了,也有的人看完某一頁書就代表睡覺了,還有的人打坐冥想也代表進入睡眠階段,總之,就是睡前儀式的建立,而這個刻意的目標是配合儀式一起完成的一個引子罷了。 因為入睡困難而引起的負面情緒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同時,還有因為睡不著反而去做一些平時沒有來得及做的事兒的情況,這其實也是一種調節睡眠節律的方法。既然睡不著就讓自己可以完結一些未完結事情,所以,也是一種儀式,只不過不是刻意而為,也不是對抗,而是和解和接納,這樣的做法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尤其是入睡階段。具體操作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可以用筆在紙上記錄腦子里的想法,這種記錄法有時卻成為了生活的靈感來源,因此,當完成這樣輸出的行為時,睡意也隨之而來,至于是否早醒或易醒,則需要兩三周的習慣性養成來調整了。 總結,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適用于所有問題的,所以,需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最好信任你求助的人,不僅是信任對方的專業能力,更是對自己的一份信任的態度,相信本身就是很有力量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了,背道而馳卻傷害了自己。真誠對待任何人際關系,并通過自我意識的完善來分辨其中的利弊,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