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一些書法常識的朋友都聽說過著名的“天下十大行書”,關于這“十大行書”當中每一件都有著極其曲折而離奇的故事。尤其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這件《蘭亭序》乃是永和五年的時候,王羲之與一眾好友聚會,席間飲酒賦詩,可謂人生至樂也,正是在這種心情極度舒暢,并且微醺的狀態之下,王羲之寫下了著名的《蘭亭序》,并且此作在自己酒醒之后再也無法復制出來了。 這件作品經過了歷代后人的秘藏,被他的七世孫智永禪師所得,傳說智永禪師20年不下樓研究書法,一方面是學習和臨摹此作,已經王羲之的其它真跡,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貼身保護這件“天下第一法書”《蘭亭序》。 只可惜此作后來被唐太宗以“蕭翼賺蘭亭”的方式騙走了,并且傳閱諸臣,讓其臨摹和復制,從而產生了“定武本”、“虞臨本”、“褚臨本”、“神龍本”等等的臨本。 而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藏有一部草書版本的《蘭亭序》,據傳說,這件作品乃是王羲之在“蘭亭雅集”之后所寫,《蘭亭序》本是自己一氣呵成的文章,這么優秀的文章,王羲之必定抄寫了多次,而其中也有傳世的草書版本。此作傳世被唐太宗秘藏,也有說法是殉葬與武則天。 此草書版本也同樣被智永所藏,在“云門寺”隱居的20年期間,智永潛心于書法,除了寫出了500本著名的《真草千字文》流傳于世之外,還臨摹了王羲之的行書版和草書版的《蘭亭序》,傳到唐太宗手中的《蘭亭序》也有許多人推測乃是智永所書,因為其筆法與智永是超乎尋常的一致。 而如今藏于北京故宮的草書版本的《蘭亭序》也同樣是智永的臨作。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這件草書版本的《蘭亭序》每一個字都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字樣,用筆和結字也與王羲之《十七帖》有著超乎尋常的一致。可見智永禪師是真正得到“二王”遺法的一個人。 張懷瓘在《書斷》當中說: “半得右軍之肉,兼能諸體,于草最優。氣調下于歐、虞,精熟于羊、薄”。 由此可見,智永禪師的書法造詣,更在唐人諸家之上,尤其是他的草書,可謂是王羲之之后一人而已。 明代的大才子解縉這樣評價智永: “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從這段話當中更能看出智永對于書法領悟的精透。 對于學習書法的朋友而言,這件智永的草書《蘭亭序》乃是書法界極其罕見之作,因為秘藏于北京故宮當中,也從未出版所以世人知者不多,但從這件作品的書法氣質和技法層次來看,絲毫不遜色于王羲之的《十七帖》。 并且《蘭亭序》乃是大家非常熟悉甚至能夠完全記誦的文章,臨摹這件草書版《蘭亭序》能夠讓你迅速記清最為標準的草法,乃是學習草書不可錯過的一件絕佳法帖。 如今,我們將藏于北京故宮的這件智永草書版《蘭亭序》原作進行超高清掃描復原,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以供大家臨摹和收藏。 欲購此智永草書《蘭亭序》,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長圖 長圖 長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