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輕視,可致牙疼松動,一味中藥“寒水石”可解! 寒水石《別錄》記'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及齒衄'。而 “齒衄”,就是指的牙齦上火紅腫、出血、萎縮的總稱。 注:衄[nǜ] :泛指出血或損傷。 牙齦不好,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多由炎癥引起,可從最初牙齦炎再發(fā)展成為牙周炎。 治療上多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短期效果雖好,但長期效果牽強。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牙周炎根本無法治愈。 但是在中醫(yī)的眼里,認為牙齦諸多問題與胃有關(guān)。若胃火過于旺盛則會牙齦紅腫甚至萎縮。 古籍《醫(yī)宗金鑒》記載“牙齦宣腫,齦肉腐頹,久則削縮,致齒牙宣露。總由胃經(jīng)客熱積久……稽留于齦肉之內(nèi),牙齦出血,惡熱口臭” 而在治療上,可用具有清熱除五臟伏熱及胃中熱的寒水石,外用搽拭就可痊愈。在《綱目》中也記載,寒水石'祛胃熱、可止牙疼、堅牙明目”。 在明代醫(yī)典《普濟方》中記載一外用搽拭牙齦方。可治牙齒內(nèi)血出,竅眼(蟲牙),用寒水石粉+朱砂+甘草為細末,每日堅持外搽牙齦即可。 所以,若牙齦不好,其表現(xiàn)多為牙齒易出血、上火腫痛、牙齦萎縮、牙齒松動。久用抗生素不好的,可以嘗試使用寒水石搽拭牙齦,可解決諸多牙齒問題。 推薦傳承400多年,以寒水石為方的中藥刷牙方——【立戶方牢牙散】。其方由”寒水石、女貞子、旱蓮草、羌活、薄荷“等共計8味中藥組成。 1、寒水石——清熱祛火,解牙齦紅腫萎縮 2、旱蓮草——止血涼血,減少牙齦出血 3、戎鹽——殺菌消炎,益腎固齒 4、羌活——去諸骨節(jié)疼痛及牙疼 5、薄荷——性涼,去穢,除口氣 6、升麻——升陽氣,保護牙齦 7、女貞子——益陰平火,解牙松齒動 8、冰片——殺蟲除穢,,緩解牙痛 中醫(yī)認為,“齦為胃之絡(luò)“牙齦不好與胃相關(guān)。另外”齒為腎之標(biāo)“牙齒牢固與腎氣有關(guān)。 所以,中年后,若腎氣不足,再加上脾胃不好,會導(dǎo)致胃火過旺,兩者相互影響。就會出現(xiàn),牙齒出血、口臭、牙齦上火腫痛、萎縮,牙齒松動齒縫變大等。 |
|
來自: 新用戶8757356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