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弱者一味合群,不斷沉淪;強者相處舒服,忠于內心;智者善于獨處,強大自己。人生迥異,總會有千差萬別,一個人與人交往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的層次與高度。【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講:“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世人總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于是便百般迎合,強行合群,從而迷失自我,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有一富商,家中有兩個兒子,都到了上學堂的年紀,富商便將兄弟二人送到鎮上最好的學堂去學習。剛入學堂,二人學習十分刻苦,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其他同門師兄弟整日只知道逃課玩耍,從不將學習放在心上。一日深夜,兄弟二人正在學堂讀書,同門師弟經過,見狀便說道:“這兩人就知道讀書,真是格格不入,怪不得無人愿意與你們相交。“次日,哥哥依舊心無旁騖的認真讀書,而弟弟卻與其他師兄弟混在一起談天說地。從此,師兄弟逃課出去玩,他也跟著去玩,師兄弟偷懶睡覺,他也跟著呼呼大睡。哪怕是覺得逃課去玩很無聊,但為了不讓大家覺得自己不合群,還是強迫自己積極與大家打成一片。可是,長期的玩物喪志,讓本來學習優異的弟弟,成績一落千丈。這就是合群之人的可悲之處,越是合群的人,越會失去自己的思想與斗志,而這,正是摧毀你的基石,終究會害了你,令你一敗涂地。不如將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維持關系的最好方式便是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富商的大兒子便是如此,周圍的師兄弟都去玩耍,他便一個人苦讀詩書,常常學習到深夜。師兄弟睡懶覺逃課,他依舊早起晨讀,跟著先生努力學習。世間萬物,蕓蕓眾生,真正聰明的人,專注于自己的成長,不會強迫自己合群,更不會隨波逐流。為了合群而合群,一味的迎合與討好,浪費了時間,花費了精力,損失了前途,可謂是得不償失。人生苦短,何必強迫自己合群,更不要讓自己成為只知合群的弱者。 強者交際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之間的交際像水一樣平淡,舒服,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這樣的交往才會長久。正如強者一般,不刻意迎合取悅,更不隨意疏遠,而是忠于自己的內心,彼此舒服的相處。當年,張之洞擔任湖北總督時,撫軍譚繼洵大擺設宴為其接風祝賀,前來赴宴的都是身份尊貴的官員,場面十分盛大。飲酒之余,張之洞與譚繼洵就長江到底有多寬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二人爭的面紅耳赤,難分勝負,便命江夏知縣陳樹屏來回答。陳樹屏不敢推辭,思考片刻說道:“水漲七里三,水落五里三,二位大人說的都對!”張之洞與譚繼洵聽后,相視而笑,對陳樹屏更是贊不絕口。宴席結束后,張之洞便與譚繼洵說道:“與陳樹屏相處多年,還是像從前那般讓人舒服。“陳樹屏的幾句話,不僅挽救了場面,還泰然自若地保護了二位大人的顏面。真正的強者擅長交際的強者,說話讓人舒心,做事讓人舒服。若是出于迎合,偏向任何一方,都是在得罪于人,給自己制造禍端。強者的交際不用討好,無需取悅,甚至連刻意維持都不需要。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正是強者交際的最高境界。人生很貴,不要將時間與精力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上,與其迎合別人,不如尊崇內心,與舒服的人,一起做舒服的事。《莊子·在宥》中講:“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莊子認為,獨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更是智慧的象征,會讓人變得出眾,變得強大。莊子說道:“據說,楚國有一只已經三千歲的神龜,它死后,尸體被人們放在神堂上祭拜。你說,對于它來說,是死后受人祭拜好呢?還是活著自由自在的好呢?”從此,莊子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個人的獨處,并沒有讓莊子感到無聊與沮喪。他用這些時間潛心研究著自己的思想,后來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獨行不是高冷孤傲,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這繁雜的人世間,保留一份清醒。熱鬧的合群中,總會迷失自己,失去本心,用別人的意志來做事,只能變得更加平庸。而只有在獨行時,才能不被外界的喧囂禁錮自己的身體和思想。從而真正的聽從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就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別害怕獨行,學會享受獨行,獨行的時光,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刻。《莊子·天下》中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人只有在獨行時,才能撥開迷霧,看清人生的真相,便能成為真正厲害之人。可人世繁雜,不同的人,不同的交際方式,便有不同的結果。與其努力合群,與人同化,不如學會獨行,積蓄能量,大放光彩。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作者:逍遙子 來源:老子道德經(ID:LZDDJ-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