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金銀器的存在,讓朝野上下涌動起浮華之風,那么對于大唐君臣而言,這些鏨銀雕金的美器,則成為粘合君臣關系的有效媒介。《開元天寶遺事》載,“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雖受所賜,未敢陳謝。帝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之箸,表卿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謝。” 作為開元初年的政治明星,直言敢諫的宋璟在唐廷有著很高的人望,而從這則佚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唐玄宗的良苦用心,以皇 室專享的金箸賜予清正率直的宋璟,既表明了君主的愛才之心,又暗藏了君主的御臣之術,一雙金箸,已然在君臣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 我國古代金銀器以其材質貴重、紋飾華美、工藝精湛而深受人們的珍愛。唐代是中國古代金銀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金銀器是富麗堂皇的唐代宮廷藝術的標志之一。 唐代之后,隨著金銀產量的增長與穩定,金銀器的制造風格和應用范圍也有了新的變化。宋朝的金銀器表現出輕巧玲瓏、 典雅秀麗等風格特點。 而且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金銀器在這一時期除上層貴 族可以使用以外,社會富裕群體都可擁有,民間也開始大量制造,金銀器的發展從此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此時的金銀器由于應用階 層的擴大,造型與風格上更趨于生活化。器體比例均衡,裝飾紋樣靈巧生動,給人恬靜淡雅的審美感受。器型與裝飾紋樣的結合更加和諧統一,風格寫實輕巧,充滿強烈的生活氣息。 ![]() 唐代金器區別于前代的重要特點,是徹底擺脫了附屬裝飾的地位,獨立制作器物成為主流,金制器皿類的大型器物大大增加。唐朝對外來文化的接納,以及中西交通的繁榮,使得大量西方金器流入中國。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宗教、藝術傳統上的差異,唐朝匠師在接受西方器物影響的同時,也著意與中國傳統樣式融合,形成了具有異域風格特色的、更適宜中國使用和欣賞的金器。 嚴格意義上講,外來金銀器物的實用性是遠遠低于其觀賞性,但是經過唐代工匠的不斷改在使其與自己的文化不斷的結合,終于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風格。而且在不斷仿造和改進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世界最 先進的金銀器手工技法。所以唐朝出現了許多造型優美但偏向西域化的精美金銀器,這也是唐朝開放包容的結果,最終徹底的同化了其他民族,此過程也正是我中華文化包容并濟,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過程。 ![]() 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鑄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錘擊成型法。這種技法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已出現于西亞地區,唐代匠師接受了這種技法,遂使金銀器制造工藝發展到新的階段。 縱觀唐代金銀器的發展,曲線藝術的應用與粟特銀器的多曲造型有很多相似之處,多曲造型是粟特碗的一大特色。受粟特文化的影響,唐代金銀碗的內部有五曲或者四曲,底部有圈足,西北工大出土的鴻雁紋多曲紋銀碗就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