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收到了一位大學女生的深夜求助。 她說:“開始找工作才發現,最崩潰的不是面試遇到沒準備的題,而是考到了原題但答得還是一塌糊涂!” 人們常說,努力總會有收獲,但在求職過程中,這個“真理”卻似乎頻頻失效: 為了獲得大廠的暑期實習機會,這位同學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在各大平臺上搜索相關面試分享,細致整理了每一個面經問題,又認真一字一句寫下答案反復溫習…… 搜索到的面經分享圖 胸有成竹的她,卻在面試當天被現實上了一課:“80%的題目都沒聽過,只碰上了兩道原題,但我一緊張答案也說得磕磕絆絆,后半段都沒臉抬頭看HR……” 很多同學、甚至工作了的職場人,遭遇面試時,都會產生同樣的疑問: 為什么認真刷了N遍面經,面試表現依舊不及格?別人給出的經驗真的能幫我提高面試技巧嗎? 是否,該重新審視面試準備策略了? 為此,LinkedIn領英特別策劃了面試專項訓練“請回答,面試官!”系列直播。 我們邀請各行業的資深職場導師,以在線連麥的方式,手把手帶你破解面試重點問題,讓面試官親口告訴你“當我在提問時,我到底在考什么”!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Maggie。 “會考試的人” 是如何利用面經拿offer的? 依靠面經準備面試,讓人想起中學時代“逢大考必押題”的傳統: 你一定做過考前抱佛腳,背下“大概率出原題”的資料答案這種事,可最后霸占年級榜前列那些“考得比較好的人”,卻往往有一套自己的備戰策略。 曾被HR評為“最佳面試表現”、順利拿到Facebook offer的數據科學家@孫煜征就在知乎上分享: “有的同學上網找很多面經,拿到面經的第一反應也是先找出來一個正確答案。在我看來這本末倒置了,分析問題的思路才是更重要的。” 舉例來說,很多管理咨詢、產品、數據科學等領域求職者會遇到Case Interview案例類面試題目,這類題目大多是靈活性極強、“腦洞大開”的開放性設問,很難以提前準備面經問題的方式來突破。 而孫煜征建議,解答Case Interview不應該去追求完美的“標準答案”,而應該從設問的邏輯下手,系統地分析和解答。他特別推薦了“MECE(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思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拿一道題來試試手:“一個社交產品上的內容有多少謠言?” 根據MECE思路,我們首先可以判斷這個問題可能有兩層意圖:一是短期進行匯報時的需求,二是長期上想要提高產品質量的需求。 而針對長期需求,又可以將“謠言”這個關鍵詞以內容虛假和來源存疑等要素再次細分拆解。 在梳理清問題邏輯框架的基礎上,可以主動跟面試官確認問題的重點,再進一步聚焦這一部分展示你的分析能力。 由此可見,真正能獲得名企面試官青睞的,不是看似完美的模板答案,而是解題的邏輯和思維能力。 這也是 “請回答,面試官!”的最大特點: 通過有針對性的專項模擬形式,教大家告別死記硬背的無用功,在金九銀十即將到來之際,高效提升你的面試技能和求職競爭力,在第一次面試中贏在起跑線上! 圍觀直播 能在這個暑假中獲得什么? 1. 手把手帶你專項突破10+必考題型,當之無愧的“面試屆五三”! 還記得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支配的恐懼嗎? 無論你是即將面臨校招的應屆生,還是為日常實習和未來職業發展迷茫的在校生,都可以通過這場“面試屆五三”夯實自己的面試技能,離自己的dream offer更近一步! “請回答,面試官!”系列直播中,將幫你逐層擊破這些面試必考題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