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愿不愿意同意,很多傳統家庭里,都認為女人嫁出去,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女兒回到家就成了客人。既然是客人,很多事都不好插手。 為什么有些女人跟娘家的關系鬧得這么僵,其實跟管太多脫不了關系。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呢,娘家人思想傳統,改變不了自己的想法,人多口雜,把你當成客人。客人管主人家的事,他們當然不樂意了。 高情商女人不會輕易幫娘家4種忙,傻女人才會反著來。 第一種:媽媽與嫂子弟媳的婆媳矛盾只要有婆媳存在的地方,婆媳矛盾就難免發生。很多媽媽跟媳婦發生了矛盾,就會向女兒投訴。然后女兒護母心切,就會幫媽媽出頭,討伐嫂子或者弟媳。結果,忙沒有幫到,反而將姑嫂關系弄僵了。 我有個姑媽,非常討厭,很愛管娘家的事,自己家的事都管不好,每次回娘家都想插手。甚至連侄子侄女的事情都要管。 曾經看過一句話,說:每家都有幾個討人厭的親戚。我想,姑媽就是這種討人厭的親戚。 她每次來都說自己的媳婦怎么怎么不好。我心想,你要是好,媳婦怎么會不好。 媳婦不好,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婆婆不好,卻只有媳婦自己內心知道。 婆媳關系,原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女兒作為一個旁觀者,你只聽信媽媽的話,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我現在也學聰明了。只要是我媽媽打電話來說,媳婦怎么對她不好,我只安慰我媽。我說我不會幫你討伐她,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把矛盾激化。 婆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分開住,常往來。 第二種:嫂子弟媳的婚姻問題清官難斷家務事。 嫂子弟媳結了婚,就會難免遇到婚姻問題。那都是他們夫妻關起門來的事情,你作為一個姑子,別像個情感專家一樣,說這說那。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幫自己的哥哥弟弟不是,幫嫂子弟媳也不是,最后鬧得自己兩頭不是人,難以收場。 艾蘭比較愛管事,前段時間弟媳跟弟弟因家庭瑣事鬧了起來。弟弟跟艾蘭說媳婦的不是,原本只是吐槽,夫妻之間,床頭打架床尾和。 艾蘭卻當一回事,打電話去數落弟媳,說她怎么不會當人家妻子,怎么不會照顧家庭。 弟媳很生氣,回懟她:“我家的事要你管,你能也不見你老公有多寵你。” 弟媳的話惹怒了艾蘭,又給弟弟打電話,說他要好好管教管教妻子,怎么跟姑姐說話的,還有沒有教養。 弟弟不過是隨便吐槽發泄一下,沒想到姐姐這么愛管事。 結果,弟媳跟弟弟爭吵了起來,控訴婆家人都欺負她一個人,當她是外人,要離婚。 好姑姐會教育自己的弟弟,安慰弟媳,壞姑姐,只會當攪屎棍。不得不說,艾蘭就是好心干了壞事。 第三種:嫂子弟媳娘家來婆家借錢的問題誰還沒個困難的時候,將自己的心態放寬一點,別管太多,才不會惹人嫌。 明珠的嫂子周慧娘家出了點事,大舅子生了重病,住院需要點錢。于是來跟周慧借錢。 周慧工資不高,沒什么積蓄,于是就跟公婆借。 這事給明珠知道了,酸得不行。跟媽媽說:“別管那么多,是她娘家又不是你娘家。” 媽媽終究看在親家的份上,還是借了錢。 明珠挑唆媽媽不要借錢給嫂子娘家的事情,周慧還是知道了。于是對這個姑子很有意見。 明珠回到娘家,嫂子都沒有好臉色給她。 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家族的事情。一個女人嫁到婆家,并不代表跟娘家失去了關系。 娘家有困難,需要錢,能幫就幫。將心比心,你自己也是女兒,如果你的娘家也需要幫助,也來找你借錢,你會不會借? 凡是往寬里想,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矛盾。 第四種:嫂子弟媳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的直接養育人是父母,并不是爺爺奶奶,姑姑阿姨。 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長輩也好,同輩也罷,總以過來人或者長輩的身份教育孩子,還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其實,這種做法乏善可陳。 比如,我家族里有些三姑六婆,會教我,要聽婆婆的話,婆婆說什么你別還口,結了婚就要受婆婆的管束。 我心里想:天啊,你這是在教育我嗎?還是害我? 幸好我骨子里就叛逆,不可能做一個乖乖女,也不可能對婆婆惟命是從,我連親媽親爸都不可能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何況是婆婆。 長輩的封建思想有多可怕,可想而知。 有些人就喜歡倚老賣老,以為自己年紀長說什么都是對的。其實這不好。 同樣,做為姑子,你不是侄子侄女的直接養育者,我建議你最好不要干涉嫂子弟媳的教育問題。 孩子乖不乖,性格好不好,那都是他們父母的責任,與你沒關系。 如果剛好你的教育理念跟嫂子弟媳的相違背,那么,就有可能與她們產生矛盾。 你可以給嫂子弟媳建議,采不采納是她的問題。如果建議給到,她不聽從,就沒必要再重復了。 聰明女人不做越俎代庖的事情。 有時候,要學會與娘家人保持一定的界限,畢竟嫂子弟媳不是你的親生父母,不是你說什么做什么事,她們都會接受。 高情商的女人,幾乎不會幫娘家以上這四種忙,傻女人才會頻繁去做,出力不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