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面癱本號已經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面癱肯定會涉及口眼歪斜,古時又稱口眼喎斜,或稱"面癱"、"吊線風","歪咀風"等。其癥狀為口目歪斜而不能閉合。治療時我們要分清這種歪斜是由什么原因產生的,在現代醫學中又分為面部神經麻痹與中樞神經麻痹兩種。本號之前所有的治療方法均適用于面部神經麻痹,對中樞神經麻痹無效。 那么出現面癱后或口眼歪斜后如何判斷是面部神經麻痹還是中樞神經麻痹呢? 小編這兒教大家一個簡易的分辨方法: 主要是看患者的眼睛及眉毛,面部神經麻痹者除了嘴不歪、流口水、不能鼓腮、吹口哨外,不能閉眼或眼睛閉合不緊也不能皺眉頭或眉毛不能動;中樞神經麻痹者可以閉眼和皺眉頭,眉毛也能動,這種情景屬于腦內病變(多為中風)的局部反映。 對于面部神經引起的口眼歪斜,又稱面神經炎、面神經癱瘓、歪嘴巴、吊線風,本號前述的幾種方法均有良好治療效果。但對于由中樞神經引起的口眼歪斜,前述的幾種方法就不適合了。 這兒介紹一種專門治療口眼歪斜的藥方,只有兩味藥。 該方出自清代著名醫學家汪昂在康熙年間編寫的著作《醫方集解》,內有一方名為“改容膏”。 改容膏組成:蓖麻子30克、冰片0.9克。制法:兩味藥共同搗爛為膏。 功效:專治中風口眼歪斜,無他證者。左歪貼右,右歪貼左。 方下有語:若是冬天使用本膏,宜加辛熱之干姜,辛甘大熱之附子各3克祛風散寒。 汪昂在方中明確說明了該藥方是治療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且沒有其它癥狀的病人。 蓖麻仁,性味甘辛,平,有小毒。入大腸。肺經。功能主治為:消腫拔毒,瀉下通滯。治癰疽腫毒,瘰疬,喉痹,疥癩癬瘡,水腫腹滿,大便燥結。蓖麻仁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走動,因此它能打開諸竅經絡,解除疼痛麻木。故能治偏風失音,口不能言、口目歪斜、頭風、七竅諸病。加之其力長于收吸病氣,拔毒出外,故許多外敷膏喜歡用它。蓖麻仁治療顏面神經麻痹取蓖麻子去殼搗成泥狀,敷于患側下頜關節及口角部(厚約0.3厘米),外加紗布繃帶固定。每日換藥1次。 冰片,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走竄性極強,能迅速到達病位,通諸竅,散郁火,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等。特別適用于治外來邪風引起中風之口眼歪斜。是一味治心腦血管病的佳藥,名藥速效救心丸等均用到冰片。 附:《醫方集解》是汪昂摘錄前人對方劑配伍的解釋,并敘述每一方劑的適應證、用藥配伍及加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