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時,經常需要記憶一些無序材料。這些材料內部一般沒有什么邏輯聯系,無法用推理的辦法去解決。可是我們又必須去記,結果費了大量時間去記,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就又忘記了。極其苦惱。 有沒有一種好方法可以一勞永逸記住呢? 根據我的學習經驗,答案是有的。 今天我就介紹一種方法,叫“字頭諧音聯想法”。 先來舉個例子。 在初中學習說明文的時候,我們常需要記憶六種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和“打比方”。記住這些基礎知識,是我們必須攻下的堡壘。 回憶下自己是如何記憶的?記憶效果怎么樣?現在你還能記住幾個? 當然,你依然還需要下功夫去記,至少要達到這樣一個程度:我提一個“分”字,你能立馬想到“分類別”。這樣就成了,再用我的方法,保證你一輩子不忘,而且回憶的時候是按一定的次序的。 下面我就細講我的方法。 首先,把六種說明方法的第一個字提取出來,這一步叫“提取字頭法”。好,我們把“分”、“下”、“舉”、“作”、“列”、“打”擺出來。但看一堆毫無聯系的字也不容易記。別急,請看第二步。 其次,根據一定的原則,利用“諧音”的辦法,把上一步六個字中的部分字換一下。比如,我是這么換的:“分”、“下”、“駒”,“座”、“略”、“大”。這一步,我快成功了,但是你還一臉懵。耐心點,接著看。 第三,賦予上一步六個字一定的情景,越離奇越好,這一步叫“胡說八道講故事”,即“聯想法”。請看我編的一個故事:母馬生小馬,小馬叫“馬駒子”。母馬可能一胎生一匹“駒”,也可能一胎生幾匹“駒”。一胎幾匹的,不可能一下子生下來,應該一匹一匹分別生下來。這樣分別生下來的“馬駒子”的屁股,俗謂“座兒”的一般會比“嘩啦”一下子生出的“馬駒子”的“座”“略”微“大”一點。這就是“分下駒,座略大”的意思。相信你只要沉浸在這個故事中,你會輕松而長久地記住這六個字的。 下來,你需要做一個逆向回憶:看到“分”,你能想到“分類別”;看到“下”,你能想到“下定義”;看到“駒”,你能想到“舉”,進而想到“舉例子”;看到“座”,你能想到“作”,進而想到“作比較”;看到“略”,你能想到“列”,進而想到“列數字”;看到“大”,你能想到“打”,進而想到“打比方”。這然,你就牢固地記住了那常見的六種說明方法。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在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開頭六個人的事例非常難背。往往下了很大功夫去背,好不容易背下來了,一考試的時候就又忘了。最典型的錯誤是容易顛倒其中的某些句子。 先看原文,“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我引導學生,用我講過的“字頭諧音聯想法”來對這段文字處理一下,得到“舜”、“傅”、“膠”、“管”、“孫”、“百”六字。然后進一步轉化,還沒等我說下去,二班洪天聰就脫口喊出:“順豐師傅把膠管送給孫子當百日禮物!”請重點記憶這個句子中的關鍵字:“順”、“傅”、“膠”、“管”、“孫”和“百”。我比較認可東洪天聰設置的這個情景,當然為了記憶深刻,你也可以再增加一些細節。 怎么樣?學會我的方法了嗎?只要你認真領會,活學活用,相信你能輕松快速地記住任何無序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