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前,銀河系中有一顆特殊的恒星形成了,那就是太陽。1億年后,地球形成。又過了幾億年,地球出現了最原始的生命。直到今天,地球生命終于擁有了智慧,成為了掌握科技的生物。 我們的銀河系相當古老,太陽只是宇宙中第三代恒星。銀河系內一些最古老的第二代恒星,甚至年齡和宇宙差不多,并且今天依然在穩定地燃燒。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難道它們沒有孕育生命嗎? 即便智慧生命出現得再難,耗時是地球的2倍,也足以讓它們周圍有科技存在了。哪怕這種生命出現得比地球僅僅早了0.1%,考慮到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這些智慧生命的技術也應該遠遠凌駕于人類之上了。按照這個思路來看,他們應該早就開始在銀河系內進行殖民了。 (圖片說明:銀河系中心) 那么,我們為何一直沒有發現這樣的文明呢? 一直以來,進行相關研究的科學家都是以時間為尺度來衡量高級文明的殖民速度。考慮到銀河系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即使是100億年的時間也不足以讓一個文明大范圍地在銀河系殖民。 不過,天文學家Jason T. Wright等人不這樣認為。他們指出:此前的模擬是以靜態的銀河系進行分析的,但銀河系內的恒星處于運動之中,如果考慮到恒星相對運動給高級文明的殖民所帶來的便利,那么這種殖民的速度將要比以往認為的要快得多。 他們進行了一個模擬:假設有一種文明能夠以類似于我們的速度(30公里每秒)在宇宙中穿梭,尋找宜居的殖民地。當一個宜居行星被發現后,從剛發現到殖民再到這顆行星上也具備發射航天器繼續殖民的能力,耗時大約是10萬年。同時他們還假設,一個飛船最多可以飛行30萬年,一個星球上的文明能夠延續1億年。如果能夠找到新的殖民地,那么這個文明的持續時間將會歸零。 新的模擬結果十分驚人:在銀河系天體旋轉的機制下,高級文明的殖民速度會變得非常快。尤其是當他們殖民到銀河系核心區域時,由于這里恒星密度更大,殖民的速度也會翻倍提升。即使是不給它們設定科幻級別的星際穿梭速度,他們也能夠在10億年的時間里在銀河系大部分區域殖民。和此前的研究以及銀河系的壽命相比,10億年一點也不長。 (圖片說明:從地球上可以直接觀測銀心的方向) 在此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過要在銀河系中心尋找智慧生命的想法了。他們認為,銀河系中心不僅對于殖民速度來說非常有利,也更容易被我們觀測。首先是因為我們的視線可以對準銀河系中心,并且這里的空間也更加密集。考慮到銀河系是從內到外的形成模式,這里的恒星也更加古老,孕育生命的機會也更大。 甚至此前還有科學家認為,當一個文明的發展程度足夠高時,它們甚至能夠生活在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攫取黑洞的能量。 看起來,我們的確有很多理論暗示銀河系中心可能有高級文明。但是,理論推導得再好,也無法解釋一個現實:如果高級文明這么多又這么容易尋找,為何我們直到今天還沒有發現它們呢? 科學家認為,高級文明殖民銀河系的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有可能讓我們無法發現。 過快的情況是,高級文明發明了全新的星際飛行技術,大幅縮短了穿越的時間,以至于我們無法觀測到。 過慢的情況則是,高級文明比我們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星球,行星長期保持宜居狀態,所以不需要頻繁地進行殖民。又或者許多個高級文明之間實現了制衡,對于一些“公共區域”采取爭奪狀態或者是雙方都敬而遠之的協議,所以留下了一些沒有生命的區域。 當然,仍然有許多人堅持認為:沒有高級文明的消息,本身就說明了問題,那就是銀河系太大了,光速的限制又無法被突破,注定了文明與文明之間隔著無法跨越的鴻溝,無法發現也無法聯絡彼此。 (圖片說明:銀河系的直徑超過了10萬光年) 另外,即使是外星文明,在進行星際殖民的時候,也會就近進行選擇,而不是跨越千山萬水地去探索。當一顆行星的資源枯竭之后,他們就會開發附近的行星。于是就可能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某些區域形成了殖民地群落,還有大片的空間則完全沒有被開發過,而我們就位于或者只探測到了后者。 還有科學家認為,外星人可能已經在地球殖民過,然后又離開了,或者是滅亡了。這個說法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一顆行星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夠將一個文明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完全抹殺掉。 有科學家進行過模擬,根據我們地球在銀河系內所處的位置,至少有89%的可能至少在100萬年前這里就沒有外星飛船光顧過了。而這一百萬年的時間,足以完全抹去一個文明曾經存在于地球上的證據。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沒有見過外星文明,但地球曾經和它們照過面。 除了銀河系中心之外,科學家還建議我們在球狀星團中尋找外星文明。 球狀星團是一群最古老的恒星集合,有的甚至和宇宙年齡差不多,并且恒星數量非常密集。這不僅意味著這里發現外星文明的概率要高一點,而且恒星距離比較近,更便于高級文明進行殖民。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恒星之間的引力作用會擾亂行星軌道。對于球狀星團的恒星周圍宜居帶,要從三維的角度來看。一顆行星需要距離除宿主恒星外其他恒星至少10000個天文單位,并且宿主恒星也不能過于巨大。 結果顯示,一個球狀星團中大約40%的G型恒星以及15%的K型或M型恒星,可能位于這樣的宜居區域內。研究人員假設,這其中有10%的恒星擁有宜居的行星,其中1%能夠孕育智慧生命,再取1%可能具備和外界交流的功能,那么幾乎每一個球狀星團都至少有一個智慧文明。看起來,在球狀星團中找到生命的概率,的確比其他地區要更高一點。 (圖片說明:球狀星團) 早在1974年,人類就已經向球狀星團發送信號了,那就是著名的阿雷西博信號,包含著數字1-10、DNA的化學結構、人類的圖形、太陽系形狀以及射電望遠鏡。當然了,你也不用擔心那里的高級文明會發現并進攻我們。畢竟這個球狀星團距離我們有22000光年,即使他們能收到,也是22000年后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