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 水果點綴的蛋糕,散發著淡淡的甜香。蠟燭的光焰,映著我的臉,當孩子們唱起生日歌的時候,眼前有些恍惚的感覺。插滿的蠟燭,跟前嬉戲的孩子,讓那些原本模糊的年輪,一下子清晰起來。 夏日的陽光,有些刺眼,樹上的知了,一個勁地叫著。剛剛下過雨,空氣里帶著一種濕漉漉的悶。 今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出版的新書到了。淡雅的封面,一束透過樹叢的陽光,留下了時光的影子。 新書推介里有這樣一句話:他筆下的文字總是帶著鄉土的溫度,所選取的題材皆源于鄉土的生活。作為鄉村永恒主題的父親、母親以及鄰里之間的鄉親鄉情、記憶深處的鄉風鄉事,都以質樸的生命品質和價值意義呈現在我們眼前。在向時光深處的探溯中,父母鄉親所經歷的生活盡管也有艱澀和不易,但在他的書寫中看不到太多的沉郁。他更像一個赤子,面對著親人、鄉村、糧食以及土地上生長的一切樸素的事物,滿懷感恩地歌唱。他用土地耕作式的細節呈現,帶給人們更多關于鄉土的價值和意義。 給母親打電話,告訴她,我的書到了。 母親說,給我帶一本回來。 我說,當然。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禮物送給母親呢,書里有很多的文字都和母親有關,那些溫暖的情景,總會在我的眼前出現。 母親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我說,下午吧。 我離家遠,不經常回去。 前幾天,母親就給我打電話,問我回去嗎。 我說,還定不下來。 今天也是剛剛開了一個會,才算是假期真正的開始了。 我知道,母親記著我的生日。 其實,有母親在,我過得哪門子生日。可是,每年,母親都會想著給我們過。包餃子,煮面條,一頓家常飯,一家人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 路上給母親打電話,母親說,飯早就做好了,等我們回去。我說,到家要很晚,先吃吧,不要等了。 可是,母親執意要等。 到家時,已經很晚了。 飯菜早就擺在了桌上,幾樣家常菜,讓人感到心里溫暖。 母親說,知道我們要回來,她下午早早地就開始做飯了。 看到我帶回去的書,母親很高興。 我說,里面的文章你都已經看過了,都是公眾號里發過的。 已經八十的母親,前幾年學會了用手機。我寫的每一篇文章,轉到朋友圈里,母親都看。有時候,忙得忘了,母親還會問我,怎么沒有寫。我知道,母親總是在關注著我。 跟母親開了一個玩笑,我說,我給你簽個名吧。 母親說,好,簽吧。 可是,寫什么呢,千言萬語化成了一句話:祝母親健康長壽! 母親笑了,臉上的皺紋舒展了好多。 在母親面前,我們依然是那個小小的孩童。 抬頭看到墻上的全家福,父親安詳地看著我們。父親在時,也和母親一樣,時時關注著我們的點點滴滴。每次回家,父親總會把他剪好的一些報紙給我,里面是和我的工作有關的內容。有時,父親也會記下幾個生僻字,等我回去,問我都讀什么。 心里忽然有一些傷感,眼睛里熱熱的。不敢讓母親看見,悄悄地扭過頭去。 和母親說起了我們以前的一些事,母親大多記得清楚。 小時候,家里人總會說,誰過生日,就把誰關到門外去。說了很多遍,也不見得真的就把誰關到門外,倒是家里洋溢著一份熱鬧、喜慶的氛圍。 母親做的面條是自己手搟的,長長的一根,要站起來,才能咬到它的另一頭。長長遠遠,這是鄉里最樸素的祝福。鹵子是西紅柿雞蛋做的,加上蝦皮,別有一種鮮味。再把春天腌的香椿切成末,灑在碗里,又加了一種帶著咸味的清香。 飯桌是擺在大門口過道里的,爺爺拿著蒲扇忽悠忽悠地扇著。我們端著一碗面條,吃得滿頭大汗,吃完了,扭頭就往村外的灣那邊跑。 那里,早已經是孩子們的樂園了。 記不清每一個生日都是怎么過的,似乎是眨眼間,半生的時光已然過去。 前年,陪妻回遼寧老家,中間在北戴河住了一天,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海浪、沙灘、岸邊的礁石、帶著咸腥味的海風,還有偶爾飛過的海鷗,在茫茫的海的背景上,點染成一幅靈動的圖畫。 異域的風光,并沒有讓我們有什么陌生的感覺,早就定好的民宿,什么都齊全,我們在海邊有了一個臨時的家。、 回家的路上,我們買了海鮮、青菜,車里的冰箱里有從老家帶來的啤酒,妻和孩子陪著,過了一個很是溫馨的生日。 這幾年,孩子們大了,我的生日在他們的操持下,也過得隆重了好多。而我,似乎也樂于享受這些溫情的時光。 有時候,回頭看看,那些舊日的時光,已經發酵成了一壺陳年的老酒,只是前進的路上還不敢輕易地打開。看看前方的路,還很漫長,沿途的風景,還很精彩,那些時光深處的東西,就讓它化為一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給我們溫暖、信心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