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植方法 佛手瓜性喜高溫高濕高肥水,不耐高溫和嚴寒,是短日照作物 。佛手瓜最喜歡在溫暖的地方生長,在溫度比較高的環境里面也是可以生長的,正常情況下,溫度在21度以上才會生長。但是在果實發育的時候,溫度就要稍微的低一些,但是也不可以太低,地溫不超過6度的情況下,佛手瓜的根系就會容易枯死。所以在種植的時候,土壤最好可以使用有很好的保水能力,肥沃度差不多的。佛手瓜在生長的時候,是比較耐肥的,還有很強的抗病害能力。 (2)種植及田間管理 1.植穴的準備。移栽前要預先把定植穴準備好,深翻土后,挖深約1米,面寬1.5~2米2的植穴,每穴施入有機質肥料25千克,草木灰約5千克。肥料要和土壤充分拌和,灌水后次日定植,定植時再加少量氮素化肥于株窩附近,使幼苗長根后及時得到養分。 2.定植。大面積露地栽培時,定植時間不能過早,應在終霜后進行。如果利用屋前后庭院栽種則可以早些,但是定植后要設一個高50~ 100厘米的塑料膜小拱棚,用以防寒風,保溫保濕。即使是斷霜后才定植,如植后馬.上加設塑料膜小拱棚,也有利于佛手瓜幼苗的生長。種植密度一般為每 公頃植375株,肥力較差的土地不要少于450株。庭院栽植要栽2株以上,以利于互相授粉。 3.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澆透定根水,但是定植后1個月內不宜灌大水,只澆小水,防止爛瓜、爛根,保成活率,故能保持植穴濕潤即可。佛手瓜在幼苗期生長較慢,到7月以后生長加快,對水分的需要增加,必須勤澆水,最好在根際覆蓋10—20厘米稻草或麥秸,可減少灌水次數。入秋后植株生長明顯加快,但仍以營養生長為主。進入開花結果期,特別是開花授粉后10天左右果實生長速度快,需水量大,更應增加澆水次數。結果期如遇晴天,要3~5天澆1次大水,但不能積水。 佛手瓜的追肥宜早不宜遲,第一次追肥應于6月上旬進行,每株施復合肥 1千克,離瓜苗30~ 40厘米處開環狀淺溝后,把肥料均勻撒下,再用土覆蓋。第二次于7月上旬進行,每株施以腐熟的人糞尿1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和草木灰等,或用發酵后的麻醬水(1:5)約5千克,施于距瓜苗60 ~70厘米處的環狀溝內,待肥料滲下后以原土覆蓋。第三次于8月中旬進行,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確定施肥量,這次施肥要離瓜秧更遠些,每次追肥要注意氮磷鉀肥料的配合,而且每次追肥都要結合澆水,結小瓜后更要經常灌溉,保持田間土壤的濕度。 4.搭棚整蔓。佛手瓜宜搭棚上架。苗高0.5~1米時進行,棚架要牢固,以免被風吹倒。初期需要人工輔助綁蔓上架,并使其均勻分布于棚架.上。佛手瓜也可爬地種植,但是不便于采收,不好管理,產量低。佛手瓜的子蔓和孫蔓結瓜較早,栽植活棵后,即把主蔓摘尖,約留30厘米長。待子蔓長至150厘米左右,摘子蔓尖。長出孫蔓后,則任其無限生長。 5.?;ū9?。佛手瓜在北方地區栽培于8月下旬開始出現雌花,但是雄花要比雌花遲開五六天。早開的雌花常因未能授粉而萎黃化掉,可以用15~ 2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噴施,促使雄花提早開,或用10~20毫克/升的番茄靈蘸雌花柱頭,這樣可以使早期開花的雌花結成無籽瓜,提早.上市。 6.病蟲害防治。佛手瓜地上部病蟲害很少發生,主要為灰霉病??刹捎靡韵路乐畏椒ǎ豪砗?、種植前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時清除病花、病果、病葉等: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地下部可能有金龜子幼蟲為害,可用1:50茶枯水澆殺,或用1:100的50%辛硫磷澆殺。 7.采收與貯藏。佛手瓜的雌花授粉后子房發育很快,從開花至成熟約20天左右,一般花后經15~20天即可分批采收嫩瓜供食。作種用的瓜則要待其生長成熟后始能采收,因受氣溫的影響而約需25~50天,采收工作要在霜凍前結束。采收時要輕拿輕放,并用紙逐個包好,裝筐上市或貯藏于室內,貯藏室的溫度要控制在9~10C,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間。貯藏期間如發現佛手瓜已長出胚根,及早掐去則可繼續貯存,不影響食用品質。留種的種瓜或光胚,利用沙層積貯藏,可安全越冬。嫩梢的采收:定植后約50天,植株長出3條側蔓時即開始采摘嫩梢,采摘長度-般是從心葉處往下第三節葉腋處摘下莖蔓,長約15厘米左右,帶2~3葉片。夏季至初秋,每兩天可采收1次,每公頃產約6 000千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