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都是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由上古時期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的。在《易經》中,“九”是陽數,“九九”乃是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關于重陽節的詩作,還真是不少,其中最經典的,莫過于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是王維在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那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固然對熱衷于仕途的年輕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對于一個少年游子而言,那無疑是舉目無親的“異鄉”,帝都越是繁華,便越是襯托出王維孑然一身的孤單與落寞。 在這首詩中也可看出,自古以來,重陽節便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身上需佩戴茱萸囊,是一種避災的象征。 (茱萸手繪插畫圖片) (茱萸袋圖解) 而愛國將領文天祥,也寫下過一首《重陽(其一)》。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遠離故土的他,孤身被囚禁在獄中,此時他的頭發凌亂不堪,身世飄零,但他心里還在想著故鄉入秋后的老梧桐,以及江水、大雁、新月和回巢的燕子。 2013年7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為全國“老年節”。今年已經是我國法定的第七個“老年節”,隨著黨和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尊老、孝老、養老的良好氛圍已經在全社會形成。 祝各位老人們節日快樂,身體安康! 弘原作者 | 咕咕咕 廣東·廣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