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原創 | 解放戰爭不為人知真正的轉折點

     貓哥的視界 2021-07-13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13228字12圖,閱讀大約需要14分鐘。

    歡迎朋友圈與微信群轉發,平臺轉載請查看主頁“聯系我們”。

    在傳統的歷史書中,對解放戰爭轉折點的描述有兩個。

    一個是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解放軍戰略反攻的起點;

    一個是三大戰役,因為三大戰役幾乎全殲了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全部主力。

    但是在我看看來,解放戰爭真正的轉折點另有玄機,而三大戰役其實本質就是國民黨政權總崩潰前中共的一次恰恰到好處的軍事攤牌。

    早在三大戰役前的1948年8月,毛澤東就說過這樣的話——“解放戰爭好像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既然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那么三大戰役其實就是走下坡路,越走越輕松。

    現在問題來了,在解放戰爭中,真正屬于走“山的坳子”的是那個階段呢?

    是1948年8月前的這幾個月。

    為啥1948年8月之后,就過了“山的坳子”這個最難熬的階段呢?

    因為豫東戰役。

    這是一場至今依舊爭議很大的戰役,也是一場被遠遠低估其深遠意義的戰役。

    我甚至認為,這場戰役才是解放戰爭真正意義上的轉折點。

    現在我們來講一講這場充滿曲折與懸念,比電影大片還要精彩的戰役。

    1  1947年解放區非常不利的態勢

    1947年初,通過1946年全面進攻,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相當的勝利,雖然自身承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其戰略意圖基本達成,解放區被極度壓縮,解放軍回旋余地越來越小。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1947年各個解放區的戰略態勢都非常不利。

    1947年解放區(來源:新浪網)

    在東北,解放區被分割成南滿、北滿兩個互不相連的根據地。北滿還好一點,多少還有一些戰略縱深;南滿則只有4個縣的地盤,如果沒有朝鮮這個后路,也許國民黨軍隊的一次進攻就要面臨滅頂之災。

    在華北,因為張家口失守,中共不僅丟失了通過外蒙與蘇俄聯系的通道,而且晉察冀根據地被從中切開,割裂成數塊,國民黨軍隊隨時可以以張家口為基地向晉察冀根據地腹地發動攻勢,形勢極為不利。

    在華中,因為兩淮丟失,華中野戰軍不僅失去了收入頗豐的稅源,而且整個蘇北根據地全面淪陷,華中野戰軍被迫與山野聯合,依靠山東解放區以及東北的物資支援,雖然還保持著相當的實力,但是戰略縱深已經大大縮小。

    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因為張鳳集戰役失利,丟掉了魯西南所有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變成了晉冀豫根據地,解放區少了很大一塊。

    在陜北邊區,西野被西安胡宗南、西北兩馬、山西閻錫山團團圍住,即無戰略縱深,而且陜北地瘠民窮,西野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雖然國民黨政權在軍事態勢上非常有利,但是后方宋子文的騷操作爆發經濟危機,前線又因為占領大片地區后而頗感兵力不足,繼續發動全面進攻不論是財政還是軍力都不現實,只能收緊拳頭瞄準一兩個重要方向出擊。

    對于重點攻擊方向的問題,蔣介石的設想是——

    中共在關內有三個重要根據地,即以延安為政治根據地,以沂蒙山區為軍事根據地,以膠東為交通供應根據地。

    按照這個設想,蔣介石在陜北集中了胡宗南23萬軍隊,在山東集中了45萬大軍發起對這兩個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2  關內解放區的經濟形勢

    國民黨組織重點進攻,中共當然要考慮反擊。

    而反擊最好的方向就是國民黨防御的弱點——“啞鈴”的中間。

    毛澤東就明確提出:“蔣介石搞了個黃河戰略,一個拳頭打山東,一個拳頭打陜北,想迫使我們在華北與他決戰。可他沒想到,自己的兩個拳頭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呢,給他來個針鋒相對,也還他一個黃河戰略——緊緊拖住他這兩個拳頭,然后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扮演刀子角色的就是劉鄧的中野,捅刀子的行動就是劉鄧率領中野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

    千里躍進大別山被稱為解放軍從戰略防守轉入戰略進攻的起點,為了策應中野,1947年7月華野也分出了一半兵力轉入解放區外線作戰。

    在傳統的歷史書里,對于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分析基本停留在軍事層面。

    其實,解放軍在1947年中旬之后的反攻更多是出于經濟層面的一種無奈的選擇。

    前面說過,在解放戰爭爆發一年之后,雖然我軍殲滅大量國民黨軍隊,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丟掉了大片的解放區。

    以關內戰場為例。

    解放戰爭爆發之初,當時相對比較富庶的解放區主要有三塊——晉冀魯豫,山東和蘇北三大解放區。

    但是到了1947年中后期,蘇北解放區基本丟失,晉冀魯豫變成了晉冀豫,山東又是國民黨重點進攻地區,魯中南反復拉鋸,膠東一度丟失,山東解放區經濟受到極大破壞。

    所以,在1947年7月,關內解放區其實面臨這樣的一個局面——

    解放區面積大幅度縮水;解放區經濟規模大幅度下降;同時還要養兵百萬作戰(當時華野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就超過60萬,加上中野、華北野與地方部隊,軍隊人數遠遠超過100萬),解放區經濟已經不堪重負。

    在1947年8月膠東解放區淪陷之后,華野迎來了最黑暗的時期——

    最富庶的山東解放區卻出現了糧食征不上來,貨幣大規模貶值,前方民工逃亡嚴重,后方民工家屬因為缺乏勞動力吃不飽飯等問題,解放區經濟接近崩潰。

    解放區與國統區貨幣發行指數、物價指數以及貨幣購買力(來源:知乎)

    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出,1947年9月的解放區物價相比1940年漲了346倍,當然同期國統區物價上漲更多,達到2023倍。

    但是,國統區畢竟地域廣闊,而且基本沒有受到戰爭的直接沖擊,也就是說,如果國民黨調整出臺有力的經濟措施,國統區還有相當的動員潛力。

    而當時的解放區則是箱子底子都快要刮干凈了,當時中野劉伯承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山東的水都快喝光了!

    3  全局的博弈

    站在全國的層面,1947年解放軍也不是沒有機會。

    當時東北解放軍形勢就很好,在啟動轟轟烈烈的土改之后,東野已經在廣大的農村站穩了腳跟,并且越打越強。

    東北國民黨軍隊已經逐漸收縮到少數大城市,勉強能維持幾條主要交通線的暢通。

    也就是說,再給1—2年的時間,東野是有可能全殲東北國民黨軍隊,一舉囊括東北全境的。

    屆時,東野再入關南下參戰,整個北方地區的軍事形勢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在山東與華北戰事僵持,東北戰事日趨不利的形勢下,國民黨也準備在整個江南地區進行總動員——

    如果未來1—2年內,國民黨政府能夠在國統區編練150—200萬軍隊,未來即使東野南下,國共鹿死誰手也充滿懸念。

    所以,站在全局博弈的層面,從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到淮海戰役前,國共雙方其實就是一個爭取時間的博弈——

    是東野率先在東北取得決定性勝利,然后入關參戰;還是國民黨率先在江南國統區編練出150—200萬軍隊,從而在華北地區取得壓倒性軍事優勢?

    站在這個層面上,中野與華野部分主力從1947年7月開始轉入國統區外線作戰就是一種必然。

    這一方面是減輕解放區經濟壓力,就糧于敵;

    另一方面也是盡可能的破壞國統區的經濟潛力,降低國統區的動員效率。

    但是,1947年中野與華野轉入外線攻擊后效果卻很不好。

    脫離根據地后,解放軍后勤補充、傷病安置都成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其運動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更為重要的是,外線作戰中,由于缺乏民眾基礎,解放軍的情報優勢基本喪失,國軍可以輕易掌握解放軍的動向,從而讓外線作戰的解放軍處于一種非常不利的形勢。

    中野在大別山轉戰4個月,12萬大軍銳減為7萬,重武器全部丟光;

    華野葉飛兵團與陳唐兵團轉入外線魯南與魯西南作戰之后連戰連敗,損失慘重。

    按:華野在1947年7月分兵之后,外線作戰不利,留在解放區內線的陳粟兵團作戰也很不順利,不但在南麻、臨朐戰役連戰連敗,還在8月之后丟掉了膠東解放區。

    內外線作戰的失利讓中共中央一度對華野的不滿到了極點,1947年9月22日中央明確命令,取消華野番號,將華野大部分兵力劃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只有華野許譚兵團才受華東局領導。

    華野被取消番號是華野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為中央調整華野建制,才為后來豫東戰役中山東許譚兵團與粟裕兵團配合不協調埋下伏筆。

    其實,我個人認為,1947年華野內外線作戰不利主要原因還是山東解放區經濟在殘酷的戰爭拉鋸下已經瀕臨崩潰,已經無法給解放軍提供有力的支持。

    面對殘酷的斗爭形勢,為了進一步挖掘解放區的動員潛力,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以土地復查為名推動各個解放區進行二次土改。

    其實,在《中國土地法大綱》公布之前山東解放區已經主動推動了二次土改,二次土改是最徹底的土地改革——在此之前,解放區只是執行比較溫和的“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將地主部分土地分配給貧農。

    1947年10月之后的二次土改則是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不但地主與富農土地和農村財產要全部平分,中農土地也要以抽多補少,抽肥補瘦,進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

    這次土地改革將根據地農業經濟的潛力挖掘到極限,有了這波土改釋放的紅利才讓1948年后中野與華野逐漸恢復元氣,才有了1948年下半年中共發起大決戰的物質基礎,才有了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

    中野與華野在魯南與中原地區外線作戰效果不好,1948年3月毛澤東從全局出發,決定讓粟裕率領華野3個縱隊渡江南下,深入國統區作戰。

    其主要目的還是希望這只10萬人的大軍能破壞江南國統區的經濟潛力,延緩國民黨在江南國統區的動員效率,為東野入關爭取時間。

    但是粟裕深思熟慮之后卻上書中央,希望暫不渡江,華野集中兵力配合中野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仗更為有利。

    幾番溝通與交流之后,中央勉強同意了粟裕的意見,但是也讓粟裕立下了軍令狀——

    在未來6個月內殲滅中原地區國民黨最精銳的整編第5軍為核心的6—12個整編旅。

    當時中原戰場國民黨軍隊一共是57個整編旅,而這57個整編旅還很不好打。

    1948年3月之后,國民黨在中原戰場執行“重點防御”策略,具體部署為——

    普通(或者較弱)的部隊守衛城市要點,精銳部隊作為機動力量擔任維護交通線以及救援城市要點的救火隊。

    其中,30個整編旅守備重點城市,另外27個整編旅加上4個摩托化快速縱隊,組成4個機動兵團往來支援。

    4個機動兵團組成如下:

    ——控制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點邱清泉兵團(以整編第5軍為核心)。

    ——控制平漢鐵路南段和大別山的胡璉兵團(以整編18軍為核心)。

    ——控制平漢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點的孫元良兵團。

    ——坐鎮南陽的張軫兵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豫東戰役之前,解放軍攻擊中型城市都非常吃力。

    西北野戰軍全軍突入關中,占領寶雞,在胡宗南與馬家軍夾擊下差點全軍覆滅;東野三戰四平,遇到國民黨守將陳明仁撒豆成兵,最后也含恨敗北。

    中原戰場地處平原,國民黨普通部隊收縮在城市據點內,擺出結硬寨、打呆仗的架勢。

    而精銳部隊依托津浦鐵路(京滬鐵路江北段)、平漢鐵路(京廣鐵路江北段),隴海鐵路構成的交通網可以做到調動迅捷,來去如風。

    這樣的局面無論是城市攻堅還是野戰中硬吃國民黨機動部隊,都是非常棘手的難題。

    中原地區國民黨軍隊態勢圖

    粟裕在華野被取消番號,所屬部隊劃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之后,還說服中央放棄渡江南下的戰略,并且立下軍令狀,要在6個月左右時間內大量殲滅中原地區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其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當然為了支持粟裕在中原地區打殲滅戰,中央軍委也給了粟裕很大的支持,包括:

    ——“陳毅不參加此次作戰”,“粟裕全權指揮1、3、4、6、8及11縱之作戰。”(這是1948年5月21日中央給陳、粟復電電文)

    ——命令中野、華野山東兵團在戰役上配合粟裕作戰

    以上就是豫東戰役前的戰爭態勢。

    按:國民黨整編旅是一個師的建制,人數大致有1萬人左右,整編師是軍級單位,人數從2—3萬不等;解放軍縱隊屬于軍級單位,兵力從2—3萬不等。

    4  圍殲邱清泉兵團出現變數

    經過精心策劃,粟裕拿出一個圍殲邱清泉兵團的計劃。

    首先是調剛剛打完宛西戰役的陳唐兵團(3、8縱)從河南南部地區北上,吸引駐在魯西南的邱兵團南下;

    然后粟裕親率華野外線兵團(1、4、6、特種兵縱隊與兩廣縱隊)在中野11縱配合下南渡黃河,渡河后,外線兵團與陳唐兵團進行南北對進,合圍邱清泉兵團于豫東至魯西南地區并將其殲滅。

    同時,令蘇北兵團對隴海路東段進行破襲和反攻,讓山東兵團進攻津浦路中段地區,這兩個兵團的任務就是——

    盡可能地吸引中原地區國民黨的機動兵力,減輕華野圍殲邱兵團的負擔;

    請中野劉鄧大軍在豫中阻擊胡璉、張軫等主力兵團北上。

    粟裕設想的圍殲邱兵團計劃圖

    5月下旬,豫東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首先是陳士榘率領的3、8兩個縱隊由河南省南部向東北前進,途經許昌市,8縱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全殲守敵國軍獨立二十一旅,然后,陳唐兵團繼續北進。

    果然,駐魯西南的邱兵團聞訊后,即率所部南下阻擊,魯西南地區就剩下劉汝明的四綏靖區部隊獨自駐守。

    6月1日,粟裕率華野外線兵團南渡黃河,進入魯西南的荷澤地區,劉汝明急令各部隊向中心據點收縮,同時急報國防部。

    蔣介石即令邱兵團率部回援,同時再急調山東、徐州等地的國軍增援魯西南,企圖圍殲華野外線兵團。

    粟裕設想的南北夾擊,合圍邱清泉兵團的計劃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折。

    因為掌握主要交通線的國民黨軍隊調動迅速,華野還沒開始攻擊,國民黨軍隊在魯西南已經云集十個整編師。

    而華野在魯西南地區只有1、4、6、中野11縱隊以及特種兵縱隊(主要是炮兵部隊)共計4個半縱隊,再加上剛從渤海區調來的兩廣縱隊(只有幾千人),總體實力只有國軍的一半,要想圍殲任何一支國軍都非常困難。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粟裕親率的華野外線兵團在魯西南吸引了中原地區大部分的國民黨機動兵力,讓其它交通線上的城市據點變得孤立起來。

    于是,在中原地區的解放軍部隊開始變得異常活躍,其中有三只部隊開始威脅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的三個城市要點。

    一個許世友的山東兵團(3個縱隊)包圍了兗州;

    一個是中野3個縱隊逼近襄樊;

    一個是粟裕直接命令的陳唐兵團佯攻開封。

    三路解放軍攻擊國民黨三個城市要點,國民黨手忙腳亂組織部隊救援,粟裕就靜靜得等著國民黨各路人馬調動救援中露出破綻。

    粟裕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如同足球場上的明星球員吸引了對手太多的隊員來圍追堵截,這就為隊友(其它解放軍部隊)穿插滲透創造了機會。

    隊友的穿插跑動會扯動對手的防線,這又為明星球員創造了一錘定音的機會。

    豫東戰役前期國共對峙示意圖

    5  佯攻開封變真打

    1948年6月16日晚,陳唐兵團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搶占了開封城東護城大堤。

    解放軍如此之快就圍住了開封,大出國軍的意料。

    更為麻煩的是,三路解放軍同時圍攻兗州、開封、襄樊這三個城市要點——解放軍多點開花,國民黨方面立刻就感到機動兵力嚴重不足。

    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雖然總兵力有57個整編旅,但是能拉出來野戰的精銳只有5軍、18軍、整編25師等少數部隊。

    絕大多數部隊呆在烏龜殼城市里守衛沒問題,拉出來野戰就是一個渣,無奈之下,蔣介石作出了這樣的決策——

    調動黃百韜25整編師去救援兗州;

    襄樊暫時無兵可派只能自求多福;

    集中大部分機動兵力去救援開封,畢竟開封屬于河南省會,開封如果丟掉,政治影響太壞。

    不過,因為在此之前解放軍進攻國民黨軍隊駐守的重型城市非常吃力,所以,蔣介石對開封的防守非常有信心。

    他對顧稱:“開封沒有援軍也能堅守10天,共軍這樣不顧一切地強攻,傷亡必大,不要多,再有兩天,就難以支持下去了。”

    根據蔣的指示,國防部很快拿出了以開封為核心圍殲華野外線兵團的計劃——

    集中邱清泉兵團、孫元良兵團、區壽年兵團、胡璉兵團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去救援開封。

    計劃特別強調:“要注意多部開進不可過早,亦不可過遲,過早則敵遁,過遲則開封有失!”

    國民黨國防部作戰計劃居然要求救援“不可過早”,由此可見,蔣介石對于開封守衛信心十足。

    既然國民黨軍隊不肯積極救援開封,陳唐兵團佯攻開封就只能變為真打。

    雖然過去解放軍攻擊中型城市非常吃力,但是,這一次陳唐兵團攻擊開封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原因很簡單,在攻擊開封前中共地下黨就拿到非常詳細的開封城防圖,并且在1948年5月將這份至關重要的城防圖交給華野。

    中共地下黨拿到國民黨絕密的開封城防圖!

    大家一定開始腦補地下黨紅色特工打入開封國民黨高層通過機智勇敢的行動最后獲取了這份絕密情報。

    然而,真實的歷史過程簡直就是一部荒誕劇。

    開封是國民黨省黨部所在地,這個國民黨省黨部下屬有一個文化服務社,文化服務社印刷部承印國民黨黨政機關、軍事單位各種報表文冊。

    1948年5月,這個文化服務社接到一個印刷任務——承印“絕密”的開封城防圖。

    對!你沒看錯,國民黨開封城防司令部竟然把絕密的軍事文件交給一個國民黨文化部門去印刷!

    這個開封城防圖詳細標注了全城工事布局,各級指揮所、子母堡位置、火力配備、大炮、機槍陣地的部署,有圖有文字,非常詳細而清晰。

    恰好,在文化服務社有一個地下黨人員名叫王一沙,所以,王一沙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這份城防圖,轉手就送給華野司令部。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樸實無華甚至有點枯燥乏味。

    為什么說國民黨政權到了1948年已經有了末日氣象?

    原因就是各級官員把生死攸關的工作當做兒戲。

    一份足以決定開封命運的絕密情報竟然毫無保密意識,大大咧咧交給印刷廠去印刷,這樣的政權怎能不敗?

    按:以上記載來源于《開封文史資料》第8輯文章,王一沙《實話開封城防圖》

    有了這份城防圖,陳唐兵團攻擊開封就能有的放矢。

    這份城防圖想定的解放軍主力攻擊方向是開封北門,于是北門方向就是國民黨軍隊防御重點,大部分火炮與重武器都部署在這個方向。

    所以,陳唐兵團攻擊開封恰恰就不去攻擊北門,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起攻擊,讓國民黨在北門部署的重武器成為擺設。

    6月17日,陳唐兵團發起攻擊, 戰至18日黃昏,在蔣介石口中“沒有援軍也能堅守10天”的開封守軍僅僅打了一天,東西南三個方向城關守軍措不及防下已經損失過半,主力向城內收縮。

    而這時,國民黨外圍援軍還遵循國防部“開進不可過早”的命令慢騰騰地才剛剛出發。

    6  亂紛紛的中原戰場

    開封守軍吃緊,圍繞開封外圍的攻防戰也變得激烈。

    下面,簡單講一下國共雙方為了救援(阻擊)開封的兵力部署——

    魯西南邱清泉兵團(5、70、83共計3個整編師)、劉汝明第四綏靖區部隊與新組建的區壽良兵團(72、75兩個整編師)西進救援開封,華野外線兵團拉出3個縱隊阻擊這一路援軍;

    鄭州孫元良兵團(有3個整編旅)向東攻擊,這一路是中野9縱負責阻援;

    駐扎南陽的羅紹周兵團,加上信陽方向的胡璉兵團,合力向北運動,救援開封,中野的1、3縱會同華野10縱負責阻擊這路援軍。

    豫東戰役6月17日態勢圖

    簡而言之,圍繞開封這個要點,華野、中野與國民黨機動兵團犬牙交錯,攻堅的攻堅,打援的打援,以河南省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都打成一鍋粥。

    6月22日,陳唐兵團攻克開封,殲敵約3萬余,繳獲大批裝備,豫東第一階段戰役大獲全勝。

    開封戰役雖然勝利,但是對下一步計劃,華野外線兵團高層爭議很大。

    當時增援開封的國軍除了南線的胡璉兵團距離尚遠外,主要是有三大塊——

    一是從鄭州由西向東來援的孫元良兵團整四十七軍;

    二是魯西南地區來援的邱兵團和劉汝明四綏靖區部隊;

    三是從民權經睢杞兩縣來增援的區兵團。

    區兵團與邱兵團和劉的綏靖區部隊都是從東方來的,可把邱、區、劉視為一塊。

    孫元良兵團從鄭州來,中野9縱一個縱隊阻擊它,它就停滯不前——

    這說明孫兵團實力不強,是一支弱旅(后來在淮海戰役中,孫元良兵團在陳官莊突圍,被八縱及一些地方武裝聯合就消滅掉了。可見其戰斗力之低)。

    如果華野瞄準孫元良兵團,這個兵團是唯一的一支由西邊過來的國軍,相對較孤立,也是一支相對較弱的兵團,殲滅他一個整編師及至全兵團,都是相對容易的。

    所以,華野較多人支持去打孫兵團。

    這個方案可望獲得劉鄧中野的配合,把握較大,吃掉孫兵團,鄭州也舉垂手可得。

    而粟裕的方案卻相反,他的計劃是放棄開封南下,引誘邱、區、劉跟蹤南下,伺機殲敵一部。

    這個方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邱、區、劉3個兵團十幾萬人,實力很強,如果粘在一起,經歷連番惡戰的華野外線兵團根本啃不動,如果打成膠著,我軍自己也有很大危險,畢竟身處國統區,國民黨調兵方便快捷。

    在粟裕堅持下,華野外線兵團最后按照南下方案執行。

    解放軍攻克開封,對國民黨內部的影響極大。

    過去解放軍從未攻克過一個省會城市,這一次開封丟失,河南籍議員在國會大吵大鬧,剛剛“當選”為總統的蔣介石在政治壓力下只能嚴令各路援軍去收復開封。

    接到蔣介石命令,國民黨各路援軍反應不一樣。

    邱清泉兵團最積極。

    6月26日,陳唐兵團撤出開封,27日邱清泉兵團與劉汝明就占領開封,然后劉汝明就縮在開封不動,邱兵團繼續南下去追擊陳唐兵團,而區壽良兵團在進抵睢杞地區后,卻磨磨唧唧不肯繼續前進,這樣邱清泉兵團與區壽良兵團拉開一個40公里的空擋。

    粟裕終于等到了對手露出了破綻。

    6月27日,粟裕命令陳唐兵團占領杞縣王堌集一線阻擊邱兵團,集中華野外線兵團主力對區壽年兵團進行合圍。

    至29日晨,將區壽年兵團的兵團部及整編第75師、新編第21旅分割包圍于龍王店,將整編第72師包圍于鐵佛寺地區。

    按照粟裕的設想,圍殲區壽年這樣才組建的雜牌軍部隊應該比較好打,而且按照國軍“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傳統其余國民黨軍隊也不大可能積極增援。

    但是,這一次恰恰就錯了,華野合圍區壽年兵團如同捅了一個超級馬蜂窩。

    豫東戰役6月27日態勢圖

    7  區壽年被圍 國軍拼命增援

    區兵團被圍,邱清泉、胡璉都急紅了眼——這里有一個特殊原因。

    區壽年兵團官方名稱是“第7兵團”。

    豫東戰役爆發前,國民黨高層已經意識到戰爭的決戰階段即將到來,以往的小兵團編制(2個整編師左右)已經不適應形勢的需要了。

    所以,已經決定把雜牌性質的區兵團撤銷,將區部合并到邱清泉或胡鏈的兵團中,組成一個4個整編師的大兵團。

    但是把區部給邱還是胡,蔣介石還沒拿定主意。

    現在區兵團被圍,邱清泉、胡鏈立刻拼命增援,大有誰先救出區兵團就歸誰的意思。

    29日晚,華野突擊集團以一部兵力監視整編第72師,以主力攻占龍王店外圍各村落,經兩晝夜激戰,于7月1日午后,殲滅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

    正在華野準備圍殲區兵團剩余部隊時,戰場風云變幻。

    7月1日,黃百韜兵團突然殺到睢杞戰場!

    華野遇到了大麻煩!

    本來對國軍可能的增援,華野早有預案。

    中野在淮陽拖住胡璉,以3縱、8縱、10縱全部,兩廣縱隊,4縱的十師,陳唐兵團的直屬部隊炮兵團,特縱部分炮兵——

    差不多粟裕手上一半的部隊去阻擊邱清泉,以中野九縱阻擊孫元良兵團,由于孫兵團實力弱,9縱還分兵一部襲擾開封,讓劉汝明不敢去增援區兵團。

    什么都算到了,偏偏漏算了一個黃百韜。

    8  意外的變數

    前面說過,黃百韜的25師被派去救援兗州。

    按照粟裕設想,許世友的山東兵團應該能纏住黃百韜,但是許兵團卻把主力放在濟南方向,在面對黃百韜方向只留下了少量的阻擊部隊。

    在區兵團被合圍之后,陳誠與杜聿明各自力挺胡鏈與邱清泉當7兵團司令官,雙方相持不下,讓第三方覺得可以當漁翁,所以,黃百韜的老長官顧祝同提出讓黃也競爭“7兵團司令長官”,蔣介石一高興就答應了。

    于是黃百韜星夜南下,在會合第二交警總隊與第三快速縱隊后組成一個黃兵團,迅速投入到睢杞戰場。

    華野根本沒料到黃兵團會參戰,正所謂“準備的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

    7月1日黃兵團兵不血刃就推進到帝丘店。而帝丘店距離區兵團總部龍王店,72師駐守的鐵佛寺僅十五六華里。

    這時候的邱清泉兵團也已經推進到了龍王店、鐵佛寺以西20公里的過莊、張閣一帶。

    也就是說,包圍圈中區兵團的大炮如果向東打,可以直接掩護黃百韜進攻,如果向西打,又可以與邱清泉兵團的炮火連成一片。

    仗打到這個份上,對于粟裕而言,已經結結實實變成一鍋夾生飯!

    這時的態勢對粟裕十分不利。

    內有區兵團還未解決,外有黃兵團、邱兵團已經趕到,如果打成膠著,胡鏈、孫元良、甚至劉汝明都可能趕到戰場對華野合圍,華野外線兵團有被全殲的危險。

    這時候,轉機出現了。

    轉機源于區壽年的盲動。

    黃百韜突然殺到,與區兵團炮火相連,區壽年志得意滿地認為粟裕已經陷入絕境,只能選擇撤退。

    為了搶功,7月1日晚,被合圍的區兵團實力最強的75整編師選擇沖出守衛的村落展開反攻,這個舉措正中粟裕下懷,華野各部以攻對攻,激戰至2日凌晨,殲滅區兵團兵團部和整編第75師師部,俘兵團司令官區壽年及整編第75師師長沈澄年。

    區壽年(左)和沈澄年(右)(來源:新浪網)

    區兵團大部被殲滅,只剩下一個較弱的72師,現在華野其實可以選擇撤退了,但是粟裕在關鍵時刻卻作出一個意外的決策。

    9  粟裕的豪賭

    打掉區兵團之后,華野與國民黨軍隊態勢依然是犬牙交錯。

    如果這個時候華野選擇撤退,邱、黃兵團都配備有可以快速機動的快速縱隊,如果邱黃兵團乘勢追擊,華野很難從容脫離戰場,最后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反復權衡之下,粟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決定豪賭一把!

    粟裕留下最弱的中野11縱監視整72師,從阻擊邱清泉兵團的3、8縱中抽調8縱主力,會合1、4、6縱和兩廣縱隊迅速東移,準備一舉吃掉黃百韜兵團。

    華野發布命令,號召全軍克服疲勞、不怕犧牲、頑強戰斗,不僅要全殲區兵團,還要痛擊邱清泉兵團,消滅黃百韜兵團,奪取豫東戰役的全面勝利。

    經歷開封攻堅戰、圍殲區兵團等連番惡戰,華野部隊已經疲憊不堪。

    黃百韜兵團實力并不強,只有兩個整編旅,1個快速縱隊(2個團),一個交警2總隊(1個團)總兵力不過3萬余人,華野卻要抽調5個縱隊近10萬人去圍殲,為此甚至不惜攤薄阻擊邱清泉兵團的部隊,粟裕手里沒有留一兵一卒的預備隊。

    老實說,粟裕不僅是將兵力使用到極限,也是作出一場驚天豪賭——

    如果黃百韜不計得失地與解放軍對攻,如果整72師在解圍之后大舉反擊(中野11縱因為阻擊黃兵團損失慘重,其中33旅被撤銷番號,很難擋住72師的全力進攻);

    如果邱清泉兵團不顧一切地趁虛殺入側翼……戰場的天平將在頃刻間逆轉,華野將面臨最慘重的失敗!

    但是粟裕依然決定豪賭一把!

    他賭的就是國民黨軍隊戰術呆板,賭的是國民黨將領私心太重,賭的是國民黨將領在關鍵時刻以保存自身實力為第一要務。

    然后,粟裕賭對了。

    粟裕指揮作戰(來源:新浪網)

    72師靜靜呆在鐵佛寺沒有任何出擊跡象;

    被華野優勢兵力圍攻的黃百韜兵團慌亂之下只顧著收縮防守;

    邱清泉兵團下轄5軍、83師、70師,但是在前期只投入了5軍與83師攻擊,70師一直按兵不動。

    這里有一個特殊原因。

    原本整編75師屬于邱兵團建制,但是75師師長沈澄年與邱清泉有矛盾,一直鬧著要分家,最后就被國民黨國防部調給區壽年,與72師組建了區壽年兵團。

    區壽年兵團被合圍之后,邱清泉幸災樂禍,揚言要讓沈澄年吃點苦頭,所以,面對華野的阻擊部隊,邱兵團前期只派出2/3的部隊進攻,不肯盡全力。

    7月3日華野發動全面攻勢,殲滅快速縱隊大部,重創整編25師,一時黃兵團形勢岌岌可危。

    換國民黨一般部隊可能也就崩潰了,但黃百韜確實是國軍一員悍將。

    7月4日晨,黃將25師特務營和108旅的2個營拼湊成一個團,在4輛坦克掩護下,親自帶隊向田花園攻擊,創造了國軍戰史上兵團司令帶隊沖鋒唯一戰例。

    面對絕對優勢的解放軍,他的部隊傷亡重大,團長李景春重傷倒地,黃本人也受傷,仍死戰不退,站在坦克上高呼口號。

    部隊受其激勵,拼死猛沖猛打,一舉攻占田花園并乘勝奪回4、5個村莊,黃兵團逆襲遏制了華野進攻勢頭,給華野造成重大傷亡,穩定了陣線。

    當時華野連續作戰18天,部隊長期堅持作戰極為疲勞,而且睢杞地區暑期干旱無雨,連喝水都出現困難,在黃百韜逆襲之后,解放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7月5日,邱清泉得到區兵團大部被殲,連沈澄年也被抓了俘虜之后,才知道自己前期玩大了。

    在蔣介石嚴令之下,邱清泉終于放出了70師,繞開華野兵力已經攤得很薄的阻擊陣地,迂回到圍攻黃兵團的解放軍后方。

    7月6日,70師在華野主力背后突然發動猛烈進攻。

    華野腹背受敵,麻煩大了。

    7月6日,華野抽調兵力反擊,勉強遏制了70師的攻勢。

    但是這個時候,從徐州出發增援的74師(孟良崮戰役后重建)即將趕到睢杞戰場,胡璉的18軍也距離睢杞戰場只有1天的距離,這個時候精疲力盡的華野是無法繼續打下去了。

    7月6日,華野連夜全線撤退,因為黃兵團被重創,其下轄的快速縱隊被殲滅大部,所以黃兵團已經喪失追擊能力,只有邱清泉兵團發起追擊,連戰疲憊之下,華野后勤部門被邱兵團抓住,有近萬民工與傷員成為邱兵團俘虜。

    10  豫東戰役摧毀了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意志

    豫東戰役我軍取得殲敵近9萬的勝利(其中國軍正規部隊5萬),但是自身傷亡被俘不下5萬,這還不包括外線配合作戰中野的傷亡。

    雖然代價很大,但是豫東戰役總體而言也是我軍與國軍主力會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其戰果包括攻克河南省會城市開封(其政治影響力不可低估),對區兵團給予殲滅性打擊,重創黃兵團,戰役目的基本實現。

    在豫東戰役最緊張的時候,國民黨徐州剿總已經開始裝運行李,如果戰役失敗,國民黨只有提前撤退到江南地區,也就沒有后來的淮海戰役,解放戰爭就是另一種進程。

    不過因為黃百韜拼死逆襲以及邱清泉迂回攻擊才讓國軍在豫東戰役最后階段反敗為勝,據此黃百韜還獲得青天白日勛章。

    豫東戰役時國軍雖然在最后關頭僥幸沒有輸,但是代價過于慘重——

    區兵團大部被殲,黃兵團被重創,邱兵團傷亡慘重,還搭上一個開封,獲得的戰果不過重創華野外線兵團。

    解放軍在根據地大力支援下,損失很容易彌補。而國民黨因為窘迫的財政,讓一線部隊的損失很難得到及時的補充。

    解放開封(來源:新浪網)

    戰爭的博弈從某種角度上看其實也可以認為是對點、線、面的爭奪。

    1946年—1947年,國軍對解放區的進攻,其基本策略可以總結為:占據點(大城市),打通線,恢復面。

    全面進攻失敗后,到了1947年下半年開始,國軍轉入防御態勢,其基本策略調整為:占據點,確保線,壓制面。

    如果國軍能有效執行這個策略,國軍就能穩定軍事形勢,甚至還有獲勝的希望。

    執行這個策略最成功的例子當屬日軍。

    日本派遣軍其兵力最高峰時期也不過百萬,卻占領了大半個中國。

    雖然兵力嚴重不足,但是在占據點,確保線,壓制面的策略下,不管是正面數百萬國軍,還是敵后八路軍都被壓制得無法動彈。

    其核心就是“確保線”——

    戰爭中誰能掌握主要交通線,誰就能更迅捷的調動兵力,在關鍵戰場形成局部優勢擊敗對手。

    在豫東戰役之前,國民黨這套“占據點,確保線,壓制面”還算比較成功,中野潛力躍進大別山,華野7月分兵出擊外線,都無法打破戰爭的僵局。

    但是國民黨這套策略卻在豫東戰役之后全面破產。

    豫東戰役實際上是國軍拼死一搏——

    以放棄救援“線”(兗州)甚至預期未來還要放棄重要的“點”(濟南)為代價,最大程度集中兵力企圖吃掉華野外線兵團。

    結果卻是,再次丟掉一個“點”(開封),丟掉一個兵團(區壽年),一個兵團被重創(黃兵團),只是讓半個華野受傷而已,距離殲滅華野還差得很遠。

    線保不住,點守不住,華野外線兵團在最虛弱的時候也吃不住——戰爭還有什么希望?

    豫東戰役之前,每次戰敗,國民黨將領都可以找出一長串理由,比如地形不熟,后勤不繼,情報不準,友軍不給力等等。

    在豫東戰役中,這些條件幾乎都不成立。

    國民黨軍依托鐵路線,調動便捷,后勤保證也沒有問題;豫東地區地形開闊,空中偵察完全可以準確把握解放軍動向,就算是各路友軍相互配合也算是齊心協力。

    區兵團被合圍之后,其他所有國民黨部隊都在拼命地救援——

    黃百韜親自登上坦克率部沖擊,邱清泉迂回攻擊(前期保留70師略有瑕疵),南面的胡璉丟棄輜重火炮,親自帶前鋒2個團千里救援。

    所以,豫東戰役國民黨將領簡直都找不到一個推脫的理由,結果在中原主戰場徐州剿總幾乎出動全部機動兵力對陣半個華野+半個中野部隊僅僅獲得一個慘烈的“沒有輸”而已。

    下次如果華野與中野全師再來,國民黨高級將領已經沒人敢于想象能獲取勝利了。

    這樣的結果如何不能讓國軍上下意志消沉,戰意全無。

    11  豫東戰役的后續

    豫東戰役之后,許世友率領山東兵團奪取兗州,徹底切斷津浦鐵路,然后華野合圍濟南,粟裕親率華野外線兵團準備打援。

    當時徐州剿總雖然還有17個整編旅的野戰部隊,卻戰意消沉,不敢去救援濟南,眼睜睜地看著濟南被華野攻克,10余萬大軍灰飛煙滅,連王耀武也被抓了俘虜。

    與此同時,從大別山轉戰出來缺兵少糧的中野連續攻克襄樊、鄭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不但殲敵頗多,而且通過繳獲壯大了自己——

    1948年3月從大別山出來時只剩不到7萬人的中野到了1948年9月淮海戰役爆發前已經恢復到12萬大軍。

    面對中野與華野的攻勢,國民黨全線潰敗,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豫東戰役之后,毛澤東才說這樣的話——

    “解放戰爭好像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豫東戰役是粟裕大將戰爭經歷中最緊張最難熬的一仗,在這場戰役中也將粟裕在復雜嚴峻戰場局面下運籌帷幄機變百出的軍事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林彪后來評價豫東戰役是“粟裕盡打神仙仗”,劉伯承評價是“我也不敢打這一仗”。

    所以,豫東戰役之后,中央軍委恢復了粟裕對華野全軍的指揮權,并且將豫東戰役配合不力的山東兵團司令員調離,然后就迎來了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日韩欧美群交P内射捆绑|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久久被窝亚洲精品爽爽爽| 亚洲高清揄拍自拍|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欧美 日韩 亚洲 精品二区|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国内极度色诱视频网站| 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 最近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玖玖|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国产很色很黄很大爽的视频|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午夜场|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67194熟妇在线直接进入|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 国产精品中文第一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