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其他(共2處) 編號 分類號 名 稱 時 代 地 址 249 1 滬州大曲老窖池 250 2 延一井舊址 以下12處歸入到已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 1、鎮朔樓 明 河北省張家口市 歸入清遠樓 2、沉香閣 清 上海市南市區 歸入豫園 3、梁南康簡王肖績墓石刻 南朝 江蘇省句容市 歸入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4、戚繼光牌坊 明 山東省蓬萊市 歸入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5、辟雍碑 西晉 河南省偃師市 歸入漢魏洛陽故城 6、繁塔 宋 河南省開封市 歸入北宋東京城遺址 7、延慶觀 元 河南省開封市 歸入北宋東京城遺址 8、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宋 四川省大足縣 歸入北山摩崖造像 9、石門山摩崖造像 宋 四川省大足縣 歸入寶頂山 摩崖造像 10、嶺山寺塔 宋 陜西省延安市 歸入延安革命遺址 11、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舊址 1938年 陜西省延安市 歸入延安革命遺址 12、東千佛洞石窟 北魏-西夏 甘肅省安西縣 歸入榆林窟 ************************************** 1.滬州大曲老窖池
*************************************** 2.延一井舊址 延一井舊址,清代采油井舊址。位于陜西省延長縣城西門橋小學院內,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早的一口采油井。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開辦延長煤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陜西巡撫曹鴻勛聘請日本技師佐藤彌四郎開鑿油井。同年九月三十日出油,日產原油1.5噸。該油井被命名為“延一井”,油井舊址現保存有抽油機等全套設備。 到了元代初期,延安的石油開發利用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成書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的《元一統志》載:“在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歲納壹百壹拾斤。又延川縣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歲辦肆百斤入(延安)路之延豐庫。” ********************************** 1、鎮朔樓 明 河北省張家口市 歸入清遠樓 鎮朔樓又名鼓樓。坐落在古城宣化區的中軸線上,南與拱極樓、北與清遠樓遙相呼應,構成了古城宣化獨特的靚麗景觀。鎮朔樓是宣化古城內最高大、最宏偉的古代建筑,修建干明代早期,歷史悠久,與當時大規模的城工同時興建。
********************************************* 2.沉香閣 清 上海市南市區 歸入 豫園
在沉香閣的中軸線上,第一個建筑點是修復的明代石牌樓,它飛檐斗拱,氣宇旬昂,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匾額“沉香閣”懸掛在牌坊的檐下正中。第二進是天王殿,其中的天冠彌勒、韋馱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裝金。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國土護眾生,能保佑一方百姓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 3.梁南康簡王肖績墓石刻 南朝 江蘇省句容市歸入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 4.戚繼光牌坊 明 山東省蓬萊市 歸入 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戚繼光牌坊位于山東省蓬萊市區內戚家祠堂南門,戚氏牌坊共有兩座,牌坊里街東西兩端,東為母子節孝坊,西為父子總督坊。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為旌旗表戚氏家族而建。兩坊間距143米,均系四柱三間五樓云檐多脊花崗巖石雕坊,高9.5米,寬8.3米,進深2.7米。正間上下三坊,鏤雕“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魚龍變化”、“麒麟與鳳凰”等圖案,側間各有兩坊,亦分別雕飾花木鳥獸等圖案。1996年國務院公布戚繼光牌坊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 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 5.辟雍碑 西晉 河南省偃師市 歸入 漢魏洛陽故城
*************************************** 6. 繁塔 宋 河南省開封市 歸入 北宋東京城遺址
******************************************* 7、延慶觀 元 河南省開封市 歸入 北宋東京城遺址
******************************************** 8、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宋四川省大足縣歸入 北山摩崖造像
多寶塔也在龍崗鎮北2公里的山上,建于唐代乾寧年間,南宋紹興十八至二十五年間(1148-1155年)重建。因塔中藏120粒“華嚴感應舍利”,故稱多寶塔,又名白塔、北塔。為八角形磚塔,內七層,外觀十三層,高33米,塔身中部略隆起,內有梯可登塔頂。塔內外有石刻高浮雕佛像一百四十余尊,并有造像題記碑刻七十余通,塔下部力士像高10米,作負塔狀,其下石窟有石雕佛像五尊,為宋代石雕上品。
*************************************** 9.石門山摩崖造像 宋 四川省大足縣 歸入 寶頂山摩崖造像
**************************************** 10.嶺山寺塔 宋 陜西省延安市 歸入延安革命遺址 嶺山寺塔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南寶塔山上,俗稱延安寶塔,始建于唐大歷年間(766-779年),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重建。金大定九年(1169年)在塔旁建寺,塔從寺名,為嶺山寺塔八角九級樓閣式形制,高44米,底層至二層上塔梯道取壁內折上式,二層以上為木扶梯。嶺山上除寺塔外,還有宋代范仲淹所立書院、范書摩崖石刻及明代鐵鐘等文物古跡。
**************************************** 11.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舊址1938年陜西省延安市歸入延安革命遺址 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舊址位于陜西省延安城東北4公里延河西北岸橋兒溝,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這里的一座雙塔樓式哥特式磚木建筑天主教堂會址召開,會址所在的教堂建于1930-1934年,曾作為中共黨校和魯迅藝術文學院禮堂。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延安革命遺址。 ************************************** 12、東千佛洞石窟 北魏-西夏 甘肅省安西縣 歸入榆林窟
1996年國務院公布東千佛洞石窟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榆林窟。 *********************************************** 第四批收尾,今天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