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淮軍,大伙評價都不是很高,“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鎮壓太平軍,剿滅“捻軍”時,淮軍將領個個悍不畏死,驍勇無敵。甲午戰爭期間,陸軍統帥葉志超狂奔五百余里,日軍飲馬鴨綠江;海軍提督丁汝昌,稍遇挫折退守劉公島,拱手讓出制海權,最終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至于李鴻章,明確提出“外須和戎”政策,典型妥協派。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淮軍依然不缺乏敢于對外亮劍之猛將。例如,守衛寶島的民族英雄劉銘傳;死守大沽口,與八國聯軍血戰陣亡的老將羅榮光,以及本文要介紹的主角——王孝祺:出身安徽菜農,年近60歲時還帶兵殺敵,親自攀登懸崖,摧毀法軍營壘兩座,為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立下赫赫戰功。 王孝祺,安徽合肥人,與號稱“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是老鄉。早年王孝祺,出身貧困,靠種菜為生,是典型的“菜農”,日子過得很艱難。種菜,和平年間還能解決溫飽問題,一旦遭遇戰亂,菜地被士兵踐踏、劫掠,損失慘重,還無法向官府申訴。1854年,太平軍縱橫皖北,菜農王孝祺扔下農具,辦理團練,保衛鄉里。 興辦團練期間,王孝祺多次與太平軍交戰,積累豐富戰斗經驗。1861年底,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組建淮軍,但本人并未親自募兵,而是交給張樹聲、張樹珊兄弟去辦,李鴻章則一直在安慶待著。王孝祺,平日跟張樹珊關系比較好,此時便率所部團練參軍,成為淮軍“樹軍”一份子。 1862年4月,淮軍開始東征上海,王孝祺追隨,因作戰勇猛,很快升為守備,成為下級軍官。1866年,王孝祺參與圍攻嘉應州,全殲南方太平軍余部,被授予副將(從二品)一職,步入高級軍官行列。 嘉應州之戰后,王孝祺率軍追隨張樹珊北上,圍剿“捻軍”。誰知,曾國藩消極執行“河防戰術”,處處分兵設防,導致兵力分散,賴文光、任化邦等得以從容突破運河防線,第三次殺入湖北。如此,清朝將曾國藩撤職,“剿捻”主帥由李鴻章接任,淮軍唱主角,王孝祺得以大展拳腳。 1867年1月,淮軍悍將郭松林輕易冒進,渡河追擊“捻軍”遭遇埋伏,所部4000余人陣亡,清軍士氣低落。郭松林戰敗,悍將張樹珊不服氣,便親自帶兵追擊“捻軍”,一路所向披靡,賴文光、任化邦“狼狽而逃”。張樹珊繼續追擊,讓王孝祺率主力跟上,誰知這是“捻軍”誘敵深入之計。張樹珊孤軍冒進,被“捻軍”圍殲,全軍覆沒。 張樹珊戰死沙場,王孝祺主力還未抵達,清朝以“坐失主將,貶秩”,王孝順被貶官,戴罪立功。1868年,劉銘傳在揚州圍攻賴文光,王孝祺拼死作戰,奮勇當先,徹底擊敗“捻軍”,得以官復原職。不久,升任總兵官。 剿滅“捻軍”后,淮軍大多被裁撤,但王孝祺所部未受影響。1870年,王孝祺奉命征討山西馬賊,不出三月,全省安定,馬賊消亡。1880年,張樹聲擔任兩廣總督,將王孝祺帶上,并推舉他為潮州鎮總兵。1883年,王孝祺任右江鎮總兵,主管欽州、廉州防務,抵御法軍。 1884年,湖南巡撫潘鼎新出關抗法,請求王孝祺出兵幫忙。潘鼎新,淮軍“四大金剛”之一,與劉銘傳、張樹聲、吳長慶并駕齊驅,也是悍將一枚。誰知,潘鼎新遇到法軍就腿軟,臨陣猶豫不決,錯失戰機,導致清軍戰敗,法軍一路追擊而來,縱火焚燒鎮南關,西南邊陲震動。 潘鼎新狼狽而逃,清軍紛紛潰散。此時,王孝祺才抵達龍州,還未出關,但龍州早已聚集清軍潰兵,城內人心惶惶。對此,王孝祺下令停止進軍,并將龍州潰兵截留下來,部署城池防務,阻止法軍進犯。《清史稿》載:“領勤軍赴龍州,而鼎新已遁,乃從馮子材詣鎮南關截潰勇。” 前線慘敗,清朝重新起用老將馮子材,讓他節制前線軍事,出關抗法,力求穩住戰線。馮子材抵達前線時,清軍認為他年事已高,不足以擔任大事,王孝祺則極力擁戴,認為主將非馮將軍莫屬。《清史稿》載:“今無論湘、粵、淮軍,宜并受馮公節度”。王孝祺是淮軍悍將,威望很高,他擁戴馮子材,他人也不好意思繼續反對,只能聽從馮子材調遣。 清軍云集,王孝祺認為不宜死守防線,應該主動出擊,變被動為主動。為此,王孝祺親自帶兵出關,奔襲文淵,向法軍進攻。誰知,法軍防御工事堅固,且火器優勢明顯,清軍冒死沖鋒,還是未能突破防線。如此,王孝祺只好繞道文淵側后方,尋找新的進攻路線,但文淵后方都是山崖,易守難攻。 所謂的悍將,就是不畏生死,此時王孝祺已經年近60,但銳氣不減當年。為擊敗法軍,王孝祺親自攀登懸崖,充當“敢死隊”首領,清軍大受鼓舞,紛紛追隨主帥攀登,向法軍突襲,奪取營壘兩座。《清史稿》載:“宵襲文淵,入街心,馬踣,亟易騎,率死士繞山后,攀崖上,破二壘。” 側后攻擊成功,法軍急忙調兵增援,王孝祺毫不畏懼,直接與法軍肉搏戰,短兵相接,成功擊敗對手,奪取文淵。“其部將潘瀛袒臂裸體,沖入敵陣,故傷亡獨多。至日暮,孝祺擊敗之,奪三壘而還。”王孝祺乘勝追擊,奪取涼山,為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立下赫赫戰功。 鎮南關之戰,馮子材奮勇當先,王孝祺表現也不錯,尤其是追擊法軍,王孝祺更是充當主力,勇猛無敵,連戰連捷。可惜,王孝祺頂頭上司李鴻章不給力,主張乘勝即收,奉行“外須和戎”政策,清軍未能繼續擴大戰果。1891年,王孝祺署理廣東水師提督,1898年病逝。 參考書目:《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