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起石·中品礦石篇 黑白圖譜 【原文】 陽起石,味咸,微溫。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從補不足。一名白石。生山谷。 【譯文】 陽起石,味咸,性微溫。主治婦女非經期陰道出血,消除子宮內的瘀血,消散癥瘕形成的郁結邪氣,治療身體的惡寒發熱,腹中疼痛,不孕癥,陽痿不舉,補充身體不足。又叫作白石。產于山中的深谷處。 手工素描圖 【集解】 《名醫別錄》載:陽起石產于齊山山谷及瑯琊山、云山、陽起山,為云母的根。全年都可開采。 蘇恭說: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蘗、夾帶云母滋潤的為好,故又名白石;今用純黑如炭者,是錯誤的。 李時珍說:現在以色白晶瑩如狼牙者為好,挾有雜質者不佳。王建平《典術》上說,黃白而紅質者為佳,為云母的根。《庚辛玉冊》記載,陽起石為陽性石。揀金山出的為佳,其尖似箭鏃的藥力強,如狗牙的藥力差,如將其放在大雪中,積雪迅速消失的為正品。 [修治]《日華諸家本草》記載:凡人藥,將其煅燒后以水淬用,色凝白的最好。 李時珍說:凡用陽起石,將其置火中煅赤,酒淬七次,研細水飛,曬干用。也可用燒酒浸透,同樟腦人罐升煉,取粉用。 《吳普本草》載:神農、扁鵲說,味酸,無毒;桐君、雷牧、岐伯認為,味咸,無毒。李當之謂性小寒。 甄權說:味甘,性平。 徐之才說:與桑螵蛸相使。惡澤瀉、肉桂、雷丸、石葵、蛇蛻皮,畏菟絲子,忌羊血,不入湯劑。 [主治]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名醫別錄》補腎氣精乏,治腰疼膝冷濕痹、子宮久冷、寒冷癥瘕、月經不調(甄權)記載: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日華諸家本草》 補命門不足。(王好古)消散各種熱腫(李時珍) [發明]寇宗爽說:男女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宮久寒者,將藥物水飛后服用,凡是石類藥物冷熱都有毒,應斟酌使用。李時珍說:陽起石是右腎命門氣分的藥,下焦虛寒者適宜使用,然而不能久服【百草堂】 關于陽起石古代醫家在其著述中多有論述。 《名醫別錄》:“陽起石,云母根乜.生齊山山谷及瑯邪,或云山、陽起山。采無時 陶弘景:“陽起石,此所出即與云號同,而甚似云母,但厚實爾。今用乃出益州,與礬石同處,色小黃黑,即礬石云母根 《唐本草》:“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孽仍夾帶云母,綠潤者為良,故《本經)一名白石,今用純黑如炭者誤矣。云母條中既云黑者名云膽,又名地涿,服之損人,黑陽起石必為惡矣。加 《本草圖經》:“陽起石,今惟出齊州,他處不復有。或云邢州鵲山亦有之, 甚好,今齊州城西唯一土山,石出其中,然不彼人謂之陽起山。其山常有溫暖氣, 冬大雪遍境,獨此山無積白,蓋石氣重 雖盛蒸使然也。 以色白,肌理瑩明若狼牙者為上、亦有夾他石作塊者不堪。舊說是云母根,其中猶夾帶云母,今不復見此色。古服食方不見用者,今補下藥多使之。采無時。 《本草衍義》:“陽起石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塊者,亦內白。治男子、婦人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須水飛研用。凡石藥冷熱皆有毒,正宜斟酌。” 《本草蒙簽》:“陽起石,有云頭雨腳及鷺鷥毛者尤佳。欲試緊慢,絕細研成,鋪有釉盆中,照當午日下,盆面濕紙密掩,盆底文火微熏,升起粘紙者力洪,仍復在盆者力劣。“ 《本草綱目》:“以云頭雨腳,輕松如狼牙者為佳,其鋪算苗角者不佳。《典術》乃云,黃白而赤重厚者佳,云母之根也。《庚玉冊》云,陽起石也,齊州金山山者勝,其憲似箭鏃者力強,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然沒者為真對癥下藥 病癥 配方 功效 丹毒腫癢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清水調搽。 解毒消腫止癢 精滑不禁用陽起石煅后研細,加鐘乳粉等份,再加酒煮過的附子末,大便溏泄調一點面粉把藥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空腹用手足常冷米湯送下,直至病愈為止。 固精補腎 陽痿陰汗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每服二錢,鹽酒送下。溫陽補腎,澀精止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