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五年,由Ennead建筑事務所操刀的,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之一——上海天文館終于在滴水湖畔揭開神秘面紗,將于7月18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不禁令人期待,這座被稱為“世界最大蝴蝶酥”的天文館又將為大家帶來哪些驚喜呢? 攝影:Arch-Exist CONTENTS
# 01 點擊項目名稱,查看更多項目信息 上海天文館 | Ennead建筑事務所 ARCHINA 項目 設計方: Ennead Architects+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位置:上海,浦東新區 上海天文館由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主創設計,致力于營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可以與各種天文現象直接互動,并通過對比例、形態以及光線的細致處理,提升人們對于太陽和地球軌道運動這一基本關系的認知。 作為上海科技館分館,全新的上海天文館占地42萬平方英尺(約3.8萬平方米),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學主題博物館。 ←滑動查看更多→ 攝影:Arch-Exist存在建筑 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將天文館的功能和建筑實體完全融合的存在,讓建筑本身兼具教學意義,因此天文館的建筑外形也借鑒了部分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設計靈感源于我們希望將人們內心對天文的認知融入到設計之中,讓游客在邁入天文館之前便能從建筑外觀完整地獲得這一體驗,而在參觀的尾聲,通過直接與星空接觸,還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無邊,而這整個旅程都離不開建筑本身的支撐。” # 02 點擊項目名稱,查看更多項目信息 挪威The Twist“扭橋”博物館 | BIG建筑事務所 ARCHINA 項目 設計方:BIG建筑事務所 位置:挪威,奧斯陸 橫跨蜿蜒的蘭德爾瓦河,由BIG建筑事務所設計的The Twist“扭橋”博物館已經正式開放,它是一座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座橋梁,連接河的兩岸,人可以在橋內穿行,同時欣賞博物館內的藝術品。BIG在橋的中間處設計了一個扭轉的造型,為挪威Kistefos 雕塑公園打造了一個新的雕塑藝術品,也為人們制造了一段新的旅程。 ←滑動查看更多→ 攝影:Laurian Ghinitoiu “扭橋”博物館坐落于一座歷史悠久的紙漿廠旁邊,有如一座橫梁,中間處經90度扭轉,形成雕塑般的造型,橫跨蘭德爾瓦河的兩岸。 公園內散布著諸多國際藝術家的特別藝術作品,人們可以看到Anish Kapoor、Olafur Eliasson、Lynda Benglis Yayoi Kusama、Jeppe Hein 和 Fernando Botero 的作品,最后到達并穿越這座博物館,將自己的藝術之旅畫上完整的句號。作為雕塑公園內的第二座橋和一段自然的延伸,這座新博物館改變了游客體驗,同時將公園的室內展覽空間增加了一倍。 # 03 點擊項目名稱,查看更多項目信息 太原植物園「鏈接」 設計方:Delugan Meissl Associated Architects 位置:中國,太原 由DMAA設計的太原植物園,是太原第一個生態植物園,占地面積約2700多畝。改造將原先的煤礦區變為了一個全新的景觀公園,還在其中設置了一棟中央入口建筑,包含一座自然博物館及管理設施、三間溫室、一間餐廳、一座盆栽博物館和一個帶有圖書館和員工宿舍的研究中心。 ←滑動查看更多→ 攝影:CreatAR 園中的蜿蜒小徑穿過精心設計的場地地形,串連了三個由半球形木格穹頂的溫室。這些綠色建筑的打造需要將各種能源設計領域的技術知識,如能源設計、熱性能、結構一體性、玻璃和整體的裝配以及物流等匯總在一起。 三個圓頂溫室中,最寬的跨度超過90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同類型木格架構之一。三個半球體溫室均由雙曲層壓木梁作為結構,形成了兩至三個相交層,并鑲有雙層弧形玻璃,其中包含了可以打開的窗戶。從上往下看,溫室的主梁像貝殼一般緊密聚集,在南側呈扇形。這也創造了不同的透光度,優化了太陽能增益。溫室內部結構的設計基于對當地氣候條件,其結構內部的熱能需求、結構本身的效用和合適建設資源的可用性則成為了項目中成功減少生態足跡的關鍵參數。 # 04 點擊項目名稱,查看更多項目信息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鏈接」 設計方:Alvaro Siza + Carlos Castanheira 位置:中國,寧波 位于寧波東錢湖畔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筑師Carlos Castanheir和Alvaro Siza Vieira共同設計。 俯視之下,建筑呈三角形狀,由連綿的墻體勾勒而成,使博物館整體富有精美的曲線感,而非大開大合似的棱角分明。 ←滑動查看更多→ 攝影師:侯博文 建筑倚靠在山坡上,兩個入口隱藏在建筑的背面,參觀者需要穿過狹窄的通道進入被釋放的寬闊空間。室內的坡道中庭串聯起五層的展廳空間,形成了一條線形完整的參觀流線。這種路線的多樣性和空間的相互聯系使這個小建筑內部變得巨大。 # 05 點擊項目名稱,查看更多項目信息 震澤中學天文公園|具集建筑 ARCHINA 項目 設計方:具集建筑 + 優邑建筑 位置:中國,蘇州 震澤中學天文公園是震澤中學天文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延續與發揚震澤中學的天文教學特色,2012年,校方邀請建筑師來進行天文廣場、天文知識展示空間、天象廳等項目的設計。 常見的學校天文項目往往只是偶爾開放,并在學校實際空間中隱匿。設計師認為,天文教學不應成為與日常生活割裂的功能,而應該以融入校園的日常中去。 ←滑動查看更多→ 攝影:呂恒中 因此,設計師提出將基地設置于教學、宿舍和體育區交界處,以“公園”的方式進行建設。這里是多種交流發生的區域,可以構建一個開放、共享的建筑與景觀相呼應的場域空間,將天文主題、校園活動和景觀化的環境更好地結合起來,活化簡單功能化劃分的校園。 W周刊 從07年伊始的14年里,《建筑中國周刊》(ARCHINA WEEKLY,簡稱“W”周刊)由最初的紙質版,逐步轉變為如今的電子版,它記載了建筑行業歷年的前沿資訊,更從行業變革中累計了經驗教訓,蛻變為推動時代發展的媒體力量。
◎designboom.com 聲明: 本文由ARCHINA建筑中國編輯整理,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