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紅色的火星一直吸引著人類的目光,在望遠鏡出現之后,人們觀察到火星上似乎存在著大量的類似運河一樣的“細線”,并據此推測火星上可能存在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探測器終于可以對火星進行抵近觀察,然而探測結果卻是,火星上一片荒蕪,根本就不是之前想象中的那個樣子。 但人類并未因此而放棄對火星的探測,畢竟在太陽系中的眾多星球里,火星與地球的自然環境最為接近。在過去的日子里,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一個接一個地飛往火星,它們觀測到的種種跡象表明,曾經的火星很可能擁有生命。 曾經,火星很可能擁有生命上圖中這種圓圓的石頭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我們地球上,這種造型的石頭通常都是形成于河流環境,然而上圖中的石頭卻并不屬于地球,這其實是在火星表面拍攝到的照片,這也被認為是火星上曾經存在過液態水的良好證據。 實際上,火星上已經先后發現了黏土、含鐵化合物的水合物、堆積在地勢低洼處的大量鹽分等等有力的證據,與之相對應的是,環繞火星飛行的探測器也在火星表面發現了大量的液態水存在過的痕跡。 據此可以確定,火星上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而這也就意味著,那個時候的火星也存在著濃密的大氣層以及適宜的溫度(否則的話,液態水就不會大規模、長時間地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火星上也像地球一樣,存在著可以構成生命的物質,就很可能孕育出生命。 那么火星上有這些物質嗎?答案是肯定的。火星基巖中鉆取出的樣本分析結果顯示,火星上廣泛存在著碳、氫、氧、硫、氮、磷等生命所需的重要元素,除此之外,在火星表面上甚至還存在著有機化合物(如噻吩、苯、甲苯等)。 正因為如此,科學家才普遍認為遠古時的火星很可能擁有生命。 可惜的是,火星上的宜居環境并未保持到現在,科學家推測,這很可能是因為火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太小,不足以長時間地維持其內核的高溫,在內核冷卻之后,火星也因此而失去了磁場,在此之后,長驅直入的太陽風就“吹”走了火星絕大部分大氣層,從而使火星轉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現在的火星上,生命也未必絕跡地球的表面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而在地殼深處,依然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近些年來,科學家已經在地下數千米的范圍內發現了大量的微生物,例如各種無機自養生物、貧營養生物、嗜極生物、真巖內生物、耐金屬生物、耐脫水生物等等。 在地表之下的惡劣環境中,這些微生物依然能夠利用周圍的資源頑強地生存,很多微生物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氧氣和陽光。 例如上圖中的這種名為“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的微生物就生活在地下2800米,研究表明,在它們生存的環境中基本上沒有氧氣,當然也沒有陽光,并且除了它們之外,這里并不存在其它的生物,它們只需要一點點放射性元素衰變時釋放的能量,就能夠利用周圍的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水、氮、硫化物等)合成各種氨基酸。 生命的頑強令我們驚嘆,同時也讓我們相信,假如在火星的地下也有類似的環境,那么就很可能存在著這類生命力極強的微生物。 在過去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通過光學和紅外光譜、中子反照、氫原子監控、雷達探測等多種技術手段,已經確認了現在的火星上依然存在著液態水,在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甚至還在火星南極的冰下發現了4個巨大的湖泊。 除此之外,在火星表面探測的火星車還分析出,火星表面的土壤樣本中含了大約2%水分,科學家推測,在火星更深的地下,水的含量還會更高。正如前文所言,火星上擁有各種生命所需的物質,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水的存在,“現在的火星地表下存在著微生物”這種推測也就比較合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還在火星上發現了濃度隨著季節變化的甲烷(在夏天的時候,甲烷濃度會顯著上升,而在冬天的時候則會快速降低),盡管并不能當作火星存在生命的“鐵證”(因為甲烷還可以通過其它途徑生成),但是我們并不能排除“甲烷是來自生命”的這種可能。 小結總而言之,曾經的火星很可能擁有生命,現在的火星上,生命也未必絕跡,假如有一天,科學家真的確認了火星生命的存在,我們也不必感到太過意外。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