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左耳》里,黎吧啦有一句話:”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關于這一類校園愛情影片,似乎每一部都能夠戳中大部分人的淚點。
《誰的青春不迷茫》里的林天驕和高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里的沈佳宜和柯景騰;《我的少女時代》里的林真心和徐太宇。
一旦愛情、青春、校園這三個詞邂逅在一起,便會引起人的無限遐想。畢竟,誰還沒有過青春呢。
已經過去的、正在經歷的、即將消逝的。而青春里,校園與戀愛就像一對微妙的化學反應元素,是一對絕妙的黃金搭檔,永不過時的那一種。
很大部分也許就是因為,校園戀愛的那種簡單、純粹、美好。
和二十幾年母胎單身的朋友聊天,她對我說:“你知道嘛,我真的好像談一次校園戀愛,哪怕沒有結果的那一種。”
2.
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校園場景,好像就是宿舍樓下男生女生依依不舍的場面。
直到現在讀研,每次晚上背著大大的電腦包以及一臉的疲倦回宿舍,都會看見宿舍樓下站著的兩三位男生。
或者是在等待遲遲未下樓的女友,或者是和女友緊緊依偎在一起,小聲地說著話;或者是手拉手坐在樓梯口。
每當這時,總是忍不住多瞧上兩眼。
當然,校園的戀愛并不完全是歡天喜地的,也會遭遇分手與挫敗。但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校園里的戀愛即使是失敗的,也依舊有著其他階段的情感所無法比擬的深刻。
有一天晚上,大概十點多,從圖書館回宿舍。抬頭突然發現,前面相互攙扶著的三個學生,一個女生,兩個男生。
一個男生喝得伶仃大醉,一邊一個朋友完全是架著他整個人在前面走路。
男生嘴里念叨著一個聽不清楚的名字。
這讓我想起一個場景,剛入學那會,也有一個玩得比較好的異性朋友。
有一天晚上,我在宿舍接到相處不錯的朋友的電話,叫我下樓到操場上。
在電話里,只是簡單地說,M喝醉了,一個人在操場的草坪上喝了好多罐啤酒。
我趕緊下樓,一口氣跑到操場,看見散落在四處的易拉罐酒瓶。
打電話的朋友在陪著M一起喝酒,他說,他失戀了,和異地四年的女朋友。
然后我們一起重新坐下,又陪著M喝了一點啤酒,并請人把喝得胡言亂語的他扛到了宿舍。
后來的我,和M的關系也隨著各自繁忙、各自畢業、各自為未來焦頭爛額,而止步于那次太過深刻的記憶。
我唯一一次了解他的感情狀況是,偶然在QQ空間里,看見他發的和一位女生的合照。
聽人說,他和前女友和好了;又聽人說,那是他新交的女朋友。
我沒有去證實情況到底哪一種才是正解,只是永遠記得,那晚喝醉酒的他,被抗回宿舍的他。
3.
還有朋友W,我們曾經是多么好的朋友。
一起深夜追火車尾巴,一起在肯德基過過夜,一起在南京的街頭又瘋又鬧。
他熱愛跆拳道,并告訴我跆拳道的社長特別看好他,覺得他特別有天賦。
他會說我瘦得跟個小樹苗似的,仿佛風一吹就會被吹走。他教我練跆拳道,但我并不是一個好學生,連及格都不是。
那時,我們是太好不過的異性朋友。
他會告訴我,他喜歡一個女孩子,并且鼓起勇氣告了白。他還對我說,有一次他主動且大膽地親了那個女孩。
有一次吃飯,他穿了一件長款黑棉襖,很簡單的那種款式,連多余的樣式都沒有。
他對我說,這件衣服買了兩件,完全一模一樣,一件給他的女朋友。他擔心女朋友在宿舍玩手機或者學習的時候,太冷,可以披在身上。但女朋友并不喜歡,也不怎么穿。
他問我為什么。
我嘲笑他,這么款式老土的衣服當然沒有女孩子愿意穿在身上。
我對他說,你可以送披肩什么的嘛,送這個大棉襖感覺好土好土的。
那是他的初戀,小心謹慎甚至有些卑下了。
他經歷過分手再復合,復合之后,做事比之前小心了,或者說避嫌極了。
聽我們之間玩得比較好的朋友說,他特別怕他的女朋友。
我后來上的本科就是他所在的院校,那時我一戰考研,他二戰。
有一次在開水房遇見,他刻意和我保持距離,并和我說,女朋友告訴他,安排了學妹在學校里看著他,不許和別人的女生太過親密。
他對我疏遠了很多。但其實,也沒有改變。
我在開水房旁邊的一個飲料售貨機買飲料,他站在旁邊,我買了兩瓶。
一瓶給自己,一瓶給他,問他,要不要。
原本以為避嫌不要,沒想到,他連不好意思一下都沒有,直接干脆的拿了,和以前一樣,咧嘴一笑,白晃晃的一排牙齒。
我還記得,那時候,只要我們兩在校園里一起走一段路,遇見他同學,他都要解釋一下,這不是我女朋友哦。
我從來都沒有想到在感情里他會這么傻氣,這么可愛。
看似卑微,其實背后是一片深情。
4.
從上大學到現在,六年過去了,看過身邊來來往往的一些情侶。
有的校園戀愛如所期盼的,修成正果;有的以為可以走下去一輩子,卻成了錯過。
我見過最殘酷的,男女相戀了七八年,分手不過一年,男生和談了幾個月的新女友接了婚。
結婚那天,發了一條讓很多人淚目的說說,不知道有沒有分組特別設置。
不管是堅持走到最后,還是擦肩而過,相戀本身就已經足夠美好。至少可以說,當青春已逝,再回望,很多人一定會把那段時光,當做生命最甘甜的歲月。
沖動過、義無反顧過、堅持過、失望過、放棄過,哪怕真的無緣。
“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這句話分成兩句來看,“愛對了,是愛情”,這是人世間永遠不滅的最至真的追求。
“愛錯了,是青春。”相戀的兩個人,沒有人在一開始,就會希望錯過;不過是在一點點的相處中,書寫了期待中不一樣的結局。
這場結局里,有的人飲鴆止渴,有的人誓死不悔,有的人舉箸傷悲,有的拼卻一醉。
5.
在蝦米上看見過一條留言:
““我確實真誠地喜歡過你,想過帶你去看每年故宮的初雪,阿拉斯加的海岸線,我曾愿意與你兩人獨占一江秋,愿意與你群亭枕上看潮頭,鋪著紅地毯的禮堂,暮靄沉沉的原野,我都曾愿與你共享。我想象和你一起生活,直到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同枕共穴,至死不休。
可我現在也確實不喜歡你了,車站年久失修,江南的磚瓦裂了縫,當初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熱血已然冷卻。抱歉啦,我們就此別過吧,我的喜歡要給別的人啦。
此生勿復見,山水不相逢。”
乍看有些殘忍,但不妨換個角度,其實真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想著分離。
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因為某一段戀情的未如己愿,就去否定或者失去對愛情本身的信念。
有些東西本身就太多珍貴,太過珍稀;正因如此,注定需要花費比尋常之物更多的耐心、更多的信心、更多的守護、更多的精力。
免不了傷悲、免不了受傷、免不了心灰意冷,也免不了失望以及無數次打擊。
上下求索的人必定需要經歷這些歷程,才能獲得這彌足珍貴的東西。
恰恰好,愛情也屬于這一類別。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詩,來自W.H.奧登的:
“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若深情不能對等,愿愛的更多的人是我。
那些在感情里,付出最多的,終究會是最幸福的。因為無論結局如何,至少全心全意地深愛過、付出過、努力過。即使最后遍體鱗傷,也不會后悔,更不會覺得可惜。
你要相信,永遠期待且相信愛情的人,是會得到心心念念的眷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