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18:41:27 中國古代文化,有多宏大?論含蓄委婉,看《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論忠義無雙,看《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論家國情懷,看《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微言大義,見微知著,這樣的智慧在古籍中比比皆是,是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財富。 然而對現代很多人來說,學古文卻比學外語還難。 學生為了獲得高分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學得倉促;有些老師,自己都無法體會這些文章的美感,只是照著標準答案授課,僵化死板。 其實這不只是當代人的問題,即便放在古代,八股文盛行,能夠因材施教、博古通今的老師也是非常少見的。 那怎么辦呢? 當時的豪富之家、書香門第,不光會千金求賢,請大儒來族學授課,還會廣收大儒求學時所用書籍、對四書等經典的注解。 后輩閱讀時,如有高人在側,提點伴讀,頓生“一覽眾山小”之概,一本千金難求。 其中字字珠璣,文化價值極高的,便會整理成書流傳后世。 而在所有傳世注解中,有個人一定無法繞過。 他就是金圣嘆。 一個文學大師梁啟超、錢穆、周作人都為之絕倒的大才。 梁啟超曾評價; “余于圣嘆有三恨矣。一恨圣嘆不生于今日,俾得讀西哲諸書,得見近時世界之現狀,則不知圣嘆又作何等感想;二嘆圣嘆未曾自著一小說,倘有之,必能與《水滸》《西廂》相埒;三恨《紅樓夢》《茶花女》二書出現太遲,未能得圣嘆先生之批評。” 一個敢罵《水滸傳》后五十回是狗尾續貂的奇才。 他注解點評之后,后世便極少有人敢注解《水滸》,因為他的點評難以超越。 金圣嘆的點評文字,猶如見文章之筋骨,從一字一詞的精妙使用,到整體行文的謀篇布局都是洞若觀火。 在他之前的評注不過是畫幾個圈圈并寫幾個字。 而金批卻綿密細致,深至一詞一句,不足之處還會提筆修改,自成一派。 這本《金圣嘆選批天下才子必讀書》,更可謂名家點評本的經典之作。 豆瓣評分高達9.0(截止2021年5月25日),如今市面上幾乎無跡可尋,在諸多二手網站上均溢價銷售,追隨者依舊良多。 金圣嘆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歷代散文中,選取了近百位名家經典文章,并配以妙語點評。 基于此,在時隔5年之際,木晷文化再次推出《金圣嘆選批天下才子必讀書》,全新升級再版,以期與讀者們再次領略金批之浩瀚。 書本按時間順序分三冊。 第一冊收錄先秦、秦文學作品一百二十二篇: 涵蓋《左傳》《國語)《戰國策》《楚辭》等名篇。(按年代排,下同) 第二冊收錄兩漢、魏晉文學一百零三篇: 涵蓋賈誼、司馬遷、班彪、班固、諸葛亮、嵇康、王羲之等名家名篇。 第三冊收錄唐、宋文學一百零一篇: 涵蓋韓愈、柳宗元、杜牧、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范仲淹等名家名篇。 今天購買,還享有獨家福利。 凡購買此書,均附贈一個原木書盒,手工制作,僅限量1000套。 木盒可以作為書盒,也可以收納各種物件,還可以用來當作花盆。 原木書盒共分五款,盒子上分別刻有來自古文中五句超灑脫的詞句: ●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 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 ● 妙處,總在問答之外 ● 欣于所遇,暫得于己 ● 樂琴書以消憂 隨書隨機發貨,如同盲盒,驚喜滿滿。 本書還附贈昂貴水波紋紙印刷的《出師表》。 尺寸:460mm×340mm 來自清嘉慶年間著名學者胡克家據宋淳熙本所重刻的《文選》,紙張輕盈,文字厚重,輕巧之用,可包作書衣或禮物包裝。 亦可用畫框裝裱,作為裝飾畫,古樸雅致。(所送贈品不含畫框) 掃一掃即可購買 ▼ 01 一代奇才金圣嘆 這本書的好,首先是因為金圣嘆——一個值得你逢人安利的妙人。 他視禮教為無物,常有離經叛道之舉。一生飽覽古文典籍,偏只把《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六本稱為六才子書。 極力推崇“犯上之書”《水滸》,稱“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但又嫌棄后五十回“橫添狗尾”,在點評本中大刀闊斧腰斬《水滸傳》,只留前七十回。 他又是一個喜氣洋洋的悲劇哲學家。 因不滿官吏的橫征暴斂,與江南文人一同去孔廟痛哭,慘遭屠戮。 臨死之際,按照文人的格局,總該寫點什么表示不服,可他留給兒子的遺囑卻是:“花生米與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 這是和統治階級最剛的對線—— “你以為老子會求饒么?想得美。” 他行事狂,讀書更狂。 他說,世界上有價值的書只有兩種,一種是“經典”,一種是“才子書”。按照他的標準,絕大部分作家都該絕筆,不配寫書。 他既然冊封了才子,自然要集錄點評才子之書。 于是,他從浩如煙海的書卷中自《左傳》始,一直搜錄到宋代,共集成歷代佳文352篇。就連《古文觀止》的編者都受他啟發,不僅選文高度重合,還沿用了他大量的批注。 金圣嘆認為,要想寫得好文章,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好文章。 所以,他搜集了自先秦到唐宋的極品好文,從求職信到辭職信,從應制公文到精致小品,無所不包。 他還在文中附以點評,字里行間處處妙語機鋒、架構鋪陳、轉折警語。 比如,如何正確地給領導提意見。 請參考李斯的《諫逐客書》。 當年,秦始皇下令驅逐各國客卿,李斯也身在其中,卻憑一篇不到一千字的諫書讓秦王收回成命,逆風翻盤 大唐盛世人才濟濟,長安城里的內卷不輸當下,韓愈三次上書宰相自薦,次次石沉大海,面對職場的冷漠逐漸暴躁。 大聲質問:“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韓愈《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連金圣嘆都要贊他一句:“傲岸” 意思是:牛。 注重行文結構的調度也是金圣嘆批注的重點。 比如杜牧的《阿房宮賦》寫盡秦宮之奢,每一句皆承一意,金圣嘆在夾評中給行文結構來了個大解密,哪一句是總寫,哪一句又是細致描述,哪一句是用詞句結構營造參差錯落感…… 如此這般說文解字,讀者如看到文章筋骨一般,細致入微,讓人秒懂。 金圣嘆非常注重感情上的動人,認為作文要推心置腹,以誠感人。 如漢文帝劉恒的《賜尉佗書》。 南越王尉佗(也稱趙佗),于呂后專政時期稱帝。劉恒即位后,尉佗未改其制,成為隱患。但劉恒仍主張施以仁政,改善與南粵的關系,于是派使者出使南粵并賜尉佗書,勸其放棄帝位。 劉恒在文中絲毫沒有皇帝的居高臨下感,如家人般先以謙卑的態度表達對于呂后亂政的反省,再有理有據表達戰爭的危害,最后誠心希望可以冰釋前嫌。 金圣嘆在批注中大贊劉恒寫文之誠懇: “文字只要一片心地流出,便正看、側看、橫看、豎看,具有種種無數美妙,任憑后來何等才人,含毫沉思,直是臨摹一筆不得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