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之際,推薦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并非只是為了應景,也不代表我對這本書有特別的喜愛,我是覺得:一個成年人用真實而細膩的筆觸,將一個個小故事勾勒得完整而富有懸念,這不只需要天賦,也需要勇氣。——真實的東西往往充滿著憂傷,于作者、讀者而言皆如此。 《城南舊事》有著滿滿的京味兒,對外的說法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書中的“英子”便是作者。查閱相關資料足以證明作者的童年確實在北京度過,只是,小說里的“英子”所見著、聽著的一定不太可能全是真實發生的事,我的判斷是:這些個小故事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更多的是藝術的發揮,是在寄托作者的某種情愫。 林海音這么說道:“《城南舊事》里每一段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林所說的“童年結束”,她當時不過才十三歲。 林海音在《城南舊事》里寫“瘋子”、寫保姆、寫小偷,寫各種小人物的生活,無疑是在傳遞一種濃濃的善意,同時也是在表達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深懷念。 比如“瘋子”秀貞,大家都怕她,都躲著她,唯獨英子愿意主動親近她、找她玩、送她禮物,去了解她曾經所經受的痛苦,甚至幫著她去找自己的孩子。——結果還真給找著了。多好! 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疼愛,不只在秀貞的故事里有呈現,在其它的更多故事里亦有精彩的描述,這是全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林海音以散文式的手法寫小說,通過一個“愁”字將小小說串成長篇,手法閑散但精神高度聚焦,其文學功底可見一斑。 《城南舊事》值得翻閱,相信總有某個故事能扎到讀者內心深處去。 不論我們的童年坎坷還是順利,對人的“善意”彌足珍貴,值得一輩子去愛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