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何塞·埃爾南德斯(1834-1886) 阿根廷詩人。1872年發表長篇敘事詩《馬丁·菲耶羅》。7年后發表續篇《馬丁·菲耶羅的歸來》。1881年寫成《莊園主的訓示》。《馬丁·菲耶羅》是拉丁美洲文學的經典作品,是三大高喬史詩中最完美的一部。全詩共7210行,描寫馬丁·菲耶羅一生的不幸遭遇和頑強斗爭。這部民族史詩在阿根廷家喻戶曉并被譯成了多種文字。 《詩歌原文》 在海里,水找到了它渴望的天堂,而汗 則找到了它的地平線,它的喧鬧,它的羽毛。 汗是一株發咸的泛濫的大樹, 一陣貪吝的激浪。 它從世界最遙遠的時代來到 來向大地奉獻它震撼的苦杯, 滋養干渴和鹽份,一滴又一滴, 給生命描繪聲色。 它是運動的兒子,太陽的表弟,眼淚的兄長, 年年月月地滾滾落下, 從四月到十月,從寒冬到炎夏, 好似黃金的藤蔓。 農夫黎明即起,為了犁杖放棄睡眠 出發走向田野的時候,身上穿的 就是一件沉默的襯衫, 被汗水鍍成金黃。 它是勞動者黃金的衣裳, 是手上的裝飾,也是眼珠的飾物。 它的肥沃氣息來自腋窩的汗雨, 播散于大氣。 泥土的滋味豐富了,成熟了: 辛勞的芳香的耕作的淚雨降落, 那是男子漢和農業的嗎哪,① 我的額頭的飲料。 那些從未出過汗的人,那些僵硬地 閑散著沒有胳膊,沒有音樂,沒有毛孔的人, 不習慣于毛孔擴張的冠冕, 以及公牛的力量。 他們生活在惡臭里,死亡在寂滅中: 美麗的熱烈的火光,只存在于 勞動中運用著四肢的身體的腳跟, 仿佛星座的運行。 伙伴們,把額頭投入勞動吧: 讓汗水用快意的水晶的劍, 用徐緩的洪水,使得你們變得透明, 變得幸福,變得平等。 (王央樂 譯) 注釋: ① 嗎哪: 上帝賜給的糧食,見《圣經·出埃及記》第16章。 【賞析】 《汗》是埃爾南德斯的名作之一,是一首發自肺腑的勞動頌歌,詩人一方面在詩中歌頌汗水所帶來的美好事物和財富,一方面對那些不事勞動的人提出嚴厲的批評和嘲諷。他說大海是汗水的天堂,是汗水的匯集地和發源地,是汗水的游樂場也是它飛翔的翅膀。汗水像一棵枝葉茂盛的參天大樹,又像是一個小小的激浪。汗水有著人類一樣久遠的歷史,它伴隨著人類的腳步一路走來,滋養著大地。它鹽一樣苦澀的味道令人震撼,因它的到來,生命才顯得五顏六色、生機勃勃。它是運動的兒子、太陽的表弟、眼淚的兄長,從冬流到夏,一年四季像金黃色的藤蔓不斷地在大地上延伸。勤勞的農夫總是與它相依相伴,清晨農夫早早起來去田地里耕種,他身上的襯衫被汗水鍍上了黃金般的色彩,它確實是勞動者黃金的衣裳,也是他們勤勞的雙手和濕潤的眼珠的飾品。勞動者腋窩的汗雨給土地帶來肥沃的氣息,彌漫于整個宇宙間。揮汗如雨的辛勞耕作,帶給泥土芬芳和甜美的果實,帶給世界飽滿的財富。男子漢額頭的汗雨是土地的飲料,也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糧食。那些從不勞動、從沒有體驗過汗如雨下的辛勞的人們,他們的四肢僵硬,行動缺少節奏和力量,他們的毛孔閉塞,無法欣賞公牛一般勞動者的藝術。那些不會為勞作付出汗水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是多么的腐敗、了無生機,在枯寂中走向滅亡。美麗的、熱烈的生活激情只存在于那些用四肢辛勤勞動的人們,他們在勞動中形成的舞蹈像不斷運動的星夜一樣燦爛。朋友們,讓我們熱情地投入勞動中吧,讓汗水化成水晶般的利劍,快意地揮舞吧,讓汗水像徐緩的洪水一樣洗刷掉一切骯臟和丑惡,讓人類從此變得透明而圣潔,讓人類變得幸福、平等。 這首詩歌運用了許多比喻,詩句顯得明朗、清晰,語言直白而不乏雅致,就像一件素色底襯的衣衫上點綴著無數鮮亮的花紋一樣,既素淡清雅又靈動鮮艷。這首詩歌的意象也出人意表,作者把汗水想象成各種奇妙的事物,賦予它以美好的品質,甚至把令人不適的汗水的氣味也描寫成芬芳的雨淚。這都是因為作者內心深處對于勞動者有著深厚的情感,對那些在勞動中建設著自己的祖國和家園的人們充滿的敬愛之情,對勞動的美好品質從心底里發出贊美。同時詩人也對那些不勞而獲、行尸走肉的人們提出了辛辣的嘲諷,最后詩人以充滿激情的話語,號召人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因為是勞動讓人變得純潔,讓人變得平等和幸福。這首詩以對勞動的贊美開篇,以勞動帶給人類的美好事物作結,在情感上有前后照應的效果,也對讀者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埃爾南德斯的詩作幾乎都是發自內心的、自我情感的真實流露,眾多評論家認為,他的詩歌基本上受到大自然的啟迪,其靈感被觸動時一蹴而就產生的。他自己也說過:“我家果園里的檸檬樹對我創作上的影響遠遠超過我閱讀眾詩人作品的總和。” (杜繡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