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媽媽們都喜歡講道理—— 羅振宇說過一句話:18歲就懂了世間的大部分道理,但是一生都未必湊得齊應對挑戰的工具。 所以寫這個系列,一是總結過往,二是想把我工具箱里的「工具」給大家抖落一下,你挑挑,興許用得上。 我學的專業是建筑電氣,在西安讀的書,現在學校更名為長安大學了,是從新疆考過去的,祖籍上海,所以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葉落歸根,畢業時放棄了當時青島建筑設計院的offer,回到了上海,進入了自來水公司。 某知名咨詢公司,有一個調研數據很有意思: 10年前,一個人在一家公司所待的時間是34年,說的就是我們70后,只要不打死你,就不會離開公司,一直會做到退休。 的確,當時跟我一起分進來的,或者比我早進來一到兩年的大學生,有不少都是這樣的狀況。 而我呢?也安安穩穩的過了6年,職稱從助理工程師到了工程師,家庭方面結了婚生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切都看似順風順水,作為一個女人,應該滿足了。 當你用到這個詞時——「應該」,其實內心就有了不平衡,你在勸自己—— 到不說工作哪里不好,國營企業,很多人都很羨慕,雖說收入一般、但事少、離家近,可是走到今天,似乎每一個目標不是父母要求的,就是外界認為是對的: 比如我媽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學了電氣專業,比如說回上海,有父母在身邊,凡是都好相互照應,再比如女孩子就應該進國企,安穩靠譜。 如果把我比喻成一棵樹,那就是一顆在溫室里、用支架撐起來的樹,但是看著溫室外的樹,不是“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總之它們的每一天都過的很精彩,再對比自己無味的日子,我忽然覺得厭倦了這樣的生活。 可這么多年了,從未養成獨自思考未來的習慣,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說我想要——賺更多的錢,要每天都能成長,日子都很新鮮,不想溫水煮青蛙,我想要自由等等。 總之我想看到自己發光的樣子.......,但卻不知道怎樣才算發光,每天停留在「眼前的茍且」,思緒卻沉浸在「詩和遠方」這種虛無縹緲的美景中—— 我不知道你們現在是否跟我當初一樣,處于這三部曲:
有一天,看新聞聯播,突然有了啟發,未來太遙遠,憑我這個智商,想不了太遠的事情,于是我給自己定了個「5年計劃」。 好吧,新聞聯播正好播著「國家第n個五年計劃......」。 你想呀,這么大的國家,那么多大咖,搞技術的,搞經濟的等等,不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一點一點來的嘛,何況我這個小人物? 人生太長了,且不說我能不能活到30年、40年以后,即便能活到,我的詩和遠方也許都已經不現實了,世界變化太快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再說,我現在想要的,別說幾十年以后,即便十年以后可能已經不同了。 如今才明白——尋找答案即「詩和遠方」是一個需要不斷刷新認知推到重來的過程。 當初的我沒這個認知,反正這樣一想之后,就把人生切割成這樣了—— 這樣干了之后,詩和遠方,似乎就不那么遙遠了,而且相對于幾十年的人生來說,更容易把握和可控。 人之所以缺乏安全感,不就是對未來感到不可控嗎—— 你看,如果只有五年的時間可活,我對時間的敏感度就會很強,我能立馬感知到時間的流逝,韶華的逝去,而不是漫漫人生路,一想到那么遙遠,就感覺活著好累的樣子。 此時,那些大咖說的方法就用了,比如「墓志銘」、再比如「由死向生」「以終為始」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只有5年時間可以活,你最想干什么?給你5年的時間,你最想實現什么? 也許你想干的事情就很多了,比如,立馬出去旅游,世界那么大,我還沒看過幾個地方呢;比如,我想學一個舞蹈、或者學畫畫......; 再比如——我,辭職了,從來也沒有自己為自己做過一次決定,很爽。 除了膽子大了,人爽了,提高對時間的敏感度外,這樣劃分人生我發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讓你的生活態度非常積極。 怎么說?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報道,說是有一個叫Kim Eojin的人,在年輕人之間進行了一項調查:“每天都在糾結什么?” 結論是:70%都在對過去的時間感到愧疚,對現在的生活、工作感到乏味,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都是「因果決定」而非「后果自負」 「因果決定」——我現在這個結果,都是因為之前沒有好好的規劃,沒有抓緊時間,沒做到有效努力......。 這種思考方式,往往會讓我們煎熬于“不可能再現過去”,“不可能再改歷史”的痛苦和無力中。 而「后果自負」是我們把眼光望向未來,想象五年后「后果與結果」,想象5年后的生活狀態,然后再回看現在—— 如果用后一種思考方式來看待人生,就能從我們之前猶豫不決的「思前想后」變成了「思后想前」,那么眼前的焦慮、迷茫,都會拋之腦后,而想的更多的是將來的后果。 如果你之前的人生經歷過的并不如意,比如:高考失利,沒有進入理想的大學,又失戀了,哇塞,好像人間慘劇哦! 再或者你覺得別人認為你很菜,你自己也對自己不滿意,你因此而沮喪等等,那么統統的滾它的蛋去吧,老娘重新開始了。 通過這種劃分,這樣的思維轉變,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了剛出生,一切都是嶄新的,那些痛苦的東西都是上輩子的人和事了,和我這輩子無關了。 有點阿Q是嗎?哈哈,當然不是一切都清零了,我還可以繼承前生的知識、資源,還不必像嬰兒一樣從頭開始,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是不是有了一種開掛的感覺~~~ 你看,是不是生活態度變得非常積極了,而且還可以自由的調配每一輩子的活法。 漫漫人生路,我不必迷茫,以五年為單位過一輩子,我只需要過好當前這一輩子即可,下一輩子的事情,下輩子說,應勢調整即可,不焦慮,不彷徨,一心向前。 此時,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從始而終”的流動,而是“以終為始”的運轉。 這才是一個不一樣的、新生的人,將不再逃避自己以為無可脫逃的生命之果。——阿德勒 未完待續。 敏芊隨筆 周一到周五不定時更新 梳理|心路歷程 分享|成長細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