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至而來的,就是一年最難熬的一段盛夏時光。其實(shí),若能以閱讀走進(jìn)盛夏,盛夏也并不難熬。 是的,就有一首打油詩說:“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其實(shí),夏天晨起方便,晚上又因燥熱難以入眠,自然也就多出了許多讀書時間。閑暇時分,手持一本好書,或躺或立,或坐或臥,不知不覺就沉浸在文字的馨香里,笑看花開花落,靜聽小橋流水,遐想人生起伏,感悟生命真諦,那是非常愜意的事兒。 盛夏讀書,可以隨時親近書本。周末日到郊外擇一處山水清麗的地方,于大樹篩落的蔭涼中,聞著幽幽山水氣息,賞看水波漣漪與蒼山倒影,一邊讀書,一邊聆聽大自然的低吟淺唱。讀書之余,倍覺心靈空間,神清氣爽。 晨曦初現(xiàn),散步公園,于道邊椅上坐了,聽著鳥雀歡歌,迎著涼爽的風(fēng),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卷書,去體驗(yàn)“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的情趣與安適。午后移椅子室外,在院里一角的蔭涼里,一手執(zhí)書,一手搖扇,再時不時從石桌上端起茶壺呷一口,真是怡然自得。日落黃昏,伴著晚風(fēng),聽著蟬鳴,品味“倚仗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的美妙,自然忘了夏日的燥熱,有的只是一種心靈的寧靜美。 若逢連陰雨,不熱不冷,空氣濕潤,這時讀書最好。倘若在鄉(xiāng)下,有老屋青瓦檐流滴嗒聲相伴,聲聲慢,一種氛圍悄悄潤入文字,那文字也變得活色生香起來。隨著雨聲,你會一直讀下去,忘卻一切。 其實(shí),一個人不想讀書,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出不讀書的理由。而一個人想讀書,則無論春夏秋冬都是可以讀的。清代張潮《幽夢影》中有句曰:“讀經(jīng)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jī)暢也。”叫我說,未必,讀書隨心,高興了,無論何時何地,你想讀什么就讀什么為好。白居易有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詩人獨(dú)坐在庭院中,神怡氣靜、心若止水。 的確,置身于書中,情操在捧讀之中得到陶冶,心靈于吟詠之中得到凈化,于渾不覺之中忘卻了酷暑的煩惱。所以,我說以閱讀走進(jìn)盛夏,盛夏之時也好讀書呢,對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