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干絲是最為考驗廚師刀工的。要先將豆腐干片成等寬的薄片,再切成又細又長的豆腐絲,過遍開水,再澆上制作好的醬油調料。豆腐絲入嘴綿軟又有韌性,醬油、姜絲的味道和豆干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最是淳樸味道。

想吃燙干絲的話,一定要去揚州的老牌茶社!趣園茶社、冶春茶社皆是不錯的選擇!
豬骨雞湯凝成肉凍,和蟹粉按照比例調配,二兩餡兒,入皮兒后經過三十二次輾轉提捏。在溫度的作用下,肉凍融合蟹粉的鮮香,重新回到液體的形態。湯汁晃動而皮兒不破,提起像燈籠,放下如滿菊。



雞肉、五花肉、鮮筍、河蝦仁、海參,五丁包的餡料在三丁包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海鮮的鮮美。怕是再沒別的包子,有它這樣豐富的餡料了。五丁包也是頻繁在早茶桌上出現的一道美食,上得廳堂,下得街頭小巷,倒是揚州包子界的一道亮色。

許多來過揚州吃早茶的人,都對翡翠燒賣的滋味念念不忘。翡翠燒賣的皮是極為晶瑩薄透的,透過半透明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青翠的餡料——青菜加少量火腿,頂上再點綴少許火腿茸,讓人忍不住想撕開看看其中“翡翠”的“廬山真面目”,為整體添亮又添味。


說到揚州,最先想起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揚州炒飯了。揚州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一碗合格的揚州炒飯,須得米飯粒粒分開,蛋液均勻,咸香適宜。簡單的炒飯里,是師傅對于用料和火候的精準把握。

相傳揚州炒飯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
獅子頭是淮揚的傳統名菜,由肥瘦均勻的豬肉捏制,表面凹凸有致,看著毛糙,吃起來卻是滑嫩細膩,清香怡人。

若說燙干絲是早茶的專屬,那么中午一定要點一碗大煮干絲。
大煮干絲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的“九絲湯”。“九絲湯”由雞絲、筍絲、火腿絲、木耳絲、口蘑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和豆腐干絲烹調而成,一經問世就引得乾隆大悅。

不過,淮揚菜先賢很快發現“九絲湯”的做法與淮揚菜“低調中求腔調”的風格相悖,便將主料換成了豆腐干絲。大煮干絲在燙干絲的基礎上,更添了香濃與鮮美,吃起來爽口開胃,完美詮釋了淮揚菜的“平中出奇”,“淡中出味”。
在揚州,吃下午茶的最好地點,莫過于東關街。東關街有家粗茶淡飯,里頭的藕粉圓子,由寶應荷園內的藕粉一層層燙出,是專屬于揚州的清香味道。一口咬下去,或是芝麻糖的香甜,或是豆沙餡的細膩,又或是紫薯餡的清甜,配合著外層勁道的藕粉皮,讓人仿佛身置荷園,滿腹都是馨香。

揚州向來是一個吃鵝的地方,揚州的鹽水鵝也是遠近聞名。走在揚州的街上,沒幾米就能看到一個賣揚州老鵝的小吃車。揚州老鵝色澤鮮亮,風味濃郁,鹵汁的味道一直浸到肉里,吃的時候,恨不得把骨頭也嚼碎咽下去。

晚上喝湯,最是養生。來到揚州,千萬不要錯過品嘗文思豆腐羹的機會。文思豆腐,細得堪比發絲,根根可以用來穿針引線。對切豆腐這項技術活,揚州的師傅練得爐火純青。將豆腐煮成羹狀,剛送進嘴里就能直接滑下肚,根本吃不出豆腐的感覺,滿嘴的爽口鮮香,一勺一勺根本停不下來!

揚州美食,
多到無法細數,
完美承包你的一日三餐。
淮揚風味在揚州,
揚州風味,
就在去吃美食的你心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