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報考人數破萬的院校 都被稱作“考研重災區” 比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復旦大學等名校 然而近年來考研熱、競爭變大 一大部分小伙伴在擇校上更傾向于求穩 所以報考雙非院校人數也逐年增加~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 已有6所雙非院校21考研報考人數破萬 再創數據新高 一起來看看近2年人氣暴漲的雙非院校吧! # 上海師范大學 2021考研報考人數達17066人,較去年報考人數增加了2085人,增幅13.9%。報考人數最多的學院分別為教育學院(4800人),人文學院(2525人),哲學與法政學院(1604人),影視傳媒學院(1464人),外國語學院(1430人)。 來源: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黑龍江大學 2021年一志愿報考黑龍江大學共計10604人,報考人數首次突破萬人,較去年增長1077人。 來源: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 # 首都師范大學 截止10月25日,報考首師大共達13551人,學術學位報考4615人,專業學位報考8936人。 來源: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我校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首次突破萬人,創歷史新高。今年我校一志愿報名人數為10376人,較去年增加1310人,增幅為14.45%。我校考點報名人數為4479人,較去年增加39.93%。 來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西北師范大學 報考西北師大碩士研究生人數達13575人,比2020年的12159人增加1416人,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 來源:西北師范大學新聞中心 #廣西師范大學 2021年報考該校碩士研究生一志愿的人數破萬。 ![]() 此外,有很多雙非院校在20考研時就已超萬人報考,比如: 深圳大學超21000人,青島大學16749人,寧波大學13716人,山西財經大學10773人,報考人數首次破萬,山東師范大學現場確認人數為13932人,廣東工業大學12345人,南京郵電大學11263人,安徽師范大學10247人。 雙非院校研究生值得讀嗎? 有這種疑惑的伙伴,通常在心里把“雙非”和“普通”畫上了等號。 但是你要知道,“雙非”院校絕對不是“普通”的代言詞。像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深圳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等名號響當當的大學,雖然沒有985、211的頭銜,但是學校實力雄厚,專業領域出彩,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 另外還有一批雙非院校,整體排名雖然不在前列,但部分優勢專業在全國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被評為A類學科,不比名校差。比如東北財經大學的應用經濟學。 雖然現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時會標注“211/985高校畢業”這個條件,但是我們不能過于絕對,無視雙非院校的優秀程度。 重點院校和普通院校如何選擇? 最后,給大家3個擇校小tips,希望大家都能選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哦~ ①基于自身水平 一般的,重點211院校和985院校的專業課考試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考生在確定報考院校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水平來選擇自己理想的院校。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學校水平從高往低劃分為985綜合院校、211財經院校、211非財經院校、普通財經院校和其他院校。越靠前的院校,考試難度越大,但畢業以后起點和收入等就越高。 考生一般選擇與本科同水平的院校或者是高一檔的院校是比較穩妥的。例如,考生本科是浙江工商大學,它是一所普通財經院校。如果考研選擇一所211院校,好好努力,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想一次性考上985綜合院校如復旦大學或者211財經院校,如上海財大,難度系數還是較高的。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在大二的時候做充足的打算去準備研究生考試,或者是要做好二戰的準備。 原因是,越好的學校在專業課考試上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同時,報考人數較多也導致競爭壓力比較大。 ②基于地理位置 考生在選擇報考院校的時候,建議多考慮下未來畢業去向。 985、211院校當然全國有名,用人單位認可。但是很多雙非院校在當地也很受用人單位認可。 如果覺得自己實力有限,考985、211院校能力有點困難,可以選擇地方比較認可的學校。 比如,如果以后想在上海就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這個雙非院校就不錯;如果以后想在浙江就業,浙工商、浙財經這些雙非院校在浙江非常吃香。 另外,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這對于學校和學生都會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具體的說,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院校的師資水平和學校對科研項目的投入會比較多。 這樣,學生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參加更多的導師項目來鍛煉自己。其次,經濟發達地區也會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和很好的發展前景。一般各大知名的企業經常到名校做一些校園招聘會。 而且,名校的學生往往有很多到各大外資企業和大型公司實習的機會。 ③基于院校風格 由于各大高校在考試中的風格不同,也導致不同高校考卷的難度迥異。 同時,有些學校在考試中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文字描述,有些學校更注重考查數理計算。 例如,上海財大考卷大部分都是在考計算和數理分析,中南財大主要考查的是文字描述方面的能力。這些院校風格也直接體現在參考書和教材的選擇上。 涉及院校相關信息以該院校實際情況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