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們在很多平臺都看到過“爆倉”這個詞,但這個詞的主要使用場景是公立小學,很少會看到用于公立初中。 但既然公立小學會存在爆倉的情況,那么這些小學對口的公立初中到了爆倉的小學畢業那一年,一樣會出現這個情況。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公立初中的爆倉。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年成都小升初市場的實際情況。
上次我們說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私立轉公辦的問題,第二個是限制各區私立初中的承載名額問題。 再加上周六公開公布的市直管四私立及嘉祥錦江、師大一中錦江的補錄情況。大家對于目前的小升初環境基本已經心里有數。
上述的六所私立學校中,除開鹽外和北師大成都實驗相對熱度較低,其他四所(成外、實外、師大一中錦江、嘉祥錦江)都是成都最近大熱的私立初中,且四所是成都初中私立五花之四。
(六校補錄名額)
這么高水平的私立初中,為什么會有補錄名額?
很明顯不可能是因為第一批次私立搖號報名沒報滿,那就只能是搖中了不去讀的。
雖然名額不多,且每年都有抱著“占分母”的心態報名搖號結果中了又不去的家長存在。但實際上這已經能說明一個問題。
成都的小升初家長,對于私立已經不再狂熱了。
至少大部分,都把心思傾向于公立初中了。 
那么回到今天的主題,既然有往公立初中回流的情況,再加上各區熱門小學接連爆倉,那么公立初中爆倉是必然的結果。
如何應對這個爆倉? 公立小學的爆倉其實已經有很多處理手段了,比如幼升小多校劃片(極個別區域),更常見的是新增小學校區,比如金沙小學的ABC區,比如成師附小的C區。 
但公立初中還沒有過類似的先例,有公立初中開分校的,但性質完全不同。 目前公立初中應對小學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在其他小學就讀,畢業前買了對口學區的房子遷戶口,初中到這邊來就讀這種)爆倉的處理方式統一是:照單全收。
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可能沒有家長能仔細去想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某公立初中,原本一個年級的承載量是400人,中考成績比較優秀(比如高于553分)的人數占比是60%,也就是240人,還算是可觀的數據。而一旦該初中的單年級人數達到600人,你們覺得上述人數會同比增長到360人嗎?
不會的,大概率還是240人,在這個之上肯定會有所增長,但增幅不會超過10%。 也就是中考成績比較優秀(比如高于553分)的人數占比將會變成240/600=40%。 
這就是最直觀的后果。
那有人會說,現在很多學校包括以區為單位都在招聘老師。
招聘的主體第一是各校之間的老師相互跳槽,但這個不會改變教師群體的總數。第二是培訓機構行業震蕩下流出的“教師群體”,沒有歧視培訓機構師資的意思,這個行業里也確實有很多優秀的教師。第三就是應屆畢業生。 至于第二個和第三個群體,用四個字形容就是:dddd

所以從師資上來講,對外招聘并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錦上添花。
關于初中的爆倉,說一下比較直觀的數據例子。錦江區某果汁品牌公立初中,從2018年的12個班,到19、20年的14個班,到21年預計的16個班;錦江區海椒市某知名高完中的初中部,從之前的8個班,到20年12個班,21年預計12個班,以及今年的初中部擴建,新生到順江路邊某公立高中校舍借讀等實際情況。 公立初中,早就爆了。至于爆的原因,我們這里只考慮對口學生增多這一點。至于其他的原因,我們下一篇再聊。
但爆的都是熱門學校,從沒聽說錦江區那所成都第三名和成都第十七名的公立初中有爆倉的風聲。
現在有些區在加急修建新的公立初中,來應對這個問題。
但是新公立初中要么地處偏遠,劃片給新學區,比如青羊新城的幾個公立初中新分校。
要么開在老學區,比如錦江區的川附錦華、東湖中學。但關注度比較低,摸著良心問自己,真正愿意去的有多少? 但即使川附錦華、東湖中學劃片加入錦江2、3片區,也只是起到一個降低個別數字初中的中獎率,其實大家心里還是更喜歡下面這兩個。 

那么,像公立小學那樣,開個7水的ABC學區能解決嗎?
能,但不能完全解決。 首先,要在臨近的地方開,這一點就基本卡死了。
即使開了,那也相當于直接擴大到原來的3倍,師資的問題,又回到了上面說的。 新老師不管是培訓機構來的還是應屆畢業生,都需要時間的沉淀。
沒人愿意送自己的孩子給新老師練手成長,這個風險基本等同于,陪一個男人長大。 
所以,公立初中的爆倉基本上是無解的。(除非全面實行教師輪崗)
要想讀公立初中,就只能接受以上風險,并祈禱自己分配到滿意的老師。
如果你不能接受上述風險,也有辦法。東部新區、青羊新城、武侯新城、天府新區、北部敘利亞。 考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