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今天的課除了講給學生聽,更應該講給家長和老師聽。因為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對早戀的看法都有所扭曲,認為早戀就是錯誤的,而且老師和家長一旦看到有男女同學單獨在一起說話,就會開始產生一系列的聯想,把整個事情都給想歪了。家長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異性同學打電話或者聊QQ,就會開始觀察,出門也要跟蹤,還去問老師和其他同學兩人在學校的舉動,通過側面渠道去了解。有些同學完全沒有早戀的意思,卻被掛上了“早戀”的名號。我曾經聽過某些同學說,老師將班里早戀同學的名字用校訊通發給所有家長,讓全班每個同學的家長都監視那幾個早戀的同學。我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恰當,不僅暴露了那些同學的隱私,還對他們的情感很不尊重。為什么有些家長發現有異性打電話到家中,就會經常開玩笑地問我們是不是有男女朋友了?他們是怎樣的心態呢?”——摘自胡萍《善解童貞4:孩子的愛情》里的一封孩子的信。

想法:我真心建議家長和老師能夠看看這本書。我認為這個孩子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的確,胡老師的課應該講給老師和家長聽,因為他們才是最需要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人。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交友、戀愛這件事情都過多歪曲并以成人的標準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品質,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僅不尊重孩子的情感,還試圖控制自己的孩子。
我可以預見當我的孩子面臨自己的愛情的時候,孩子爸爸的強烈反應——強烈反對和壓制,甚至對男孩和女孩的雙標。
我們是家長,但是我更希望我們能夠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做孩子的情感導師和朋友,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其實孩子戀愛這件事,只要成年人給予理解、尊重和正確引導,孩子完全能夠在情感的早練中學習到經營兩性情感的能力、應對環境壓力的能力、管理沖動的能力、追求婚姻不會物化的能力、承擔失敗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不是學校課堂能夠傳授給孩子的。這也是孩子的完整成長的規律。
一旦成年人不懂得這種規律,孩子無法得到鍛煉和相應的成長。就像胡萍老師在書里說的那樣:“對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的情感問題,孩子們期盼著成年人的指導,但當孩子只能夠從成年人這里獲得否定和傷害的時候,他們會避開成年人,自己開始大膽進行嘗試,這才是最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