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言訖而崩,壽六十六,葬起輦谷。 這便是《元史》卷一中記載的成吉思汗第三道遺囑。 成吉思汗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恢弘事業。他令人驚奇地在咽下最后一口氣前,竟如此清晰地說出一個關系著蒙古、金、南宋三個大國生死存亡的戰略戰術。 這一道最后遺囑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制定的作戰方案,非常完備,其主要策略是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宋滅金,而隱含的策略還有假道滅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滅掉金國,然后返回頭來再滅宋。不僅如此,成吉思汗還非常具體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線,并按照南宋與金國的關系,指出方案可以實施的現實依據。 說完這道遺囑,成吉思汗就升天了。可是,曾經異常強大的大金帝國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崛起于黑龍江流域,曾一度輝煌,滅遼國、滅北宋,同時也迫使蒙古各部落向其稱臣,接受其苛刻的領導與無情的摧殘。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曾被金人所殺,所以與金國有不共戴天的世仇。而作為一個戰略家,成吉思汗伐金的更大目的是入主中原,為蒙古汗國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 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日益強大的時候,大金帝國則因為內部斗爭而走下破路,這為成吉思汗攻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1211年,成吉思汗開始南侵金國,他在出師之前登上高山,向長生天祈求幫助,說:“長生之天,阿勒壇汗(即金國皇帝)辱殺我諸父別兒罕、俺巴孩二人,脫汝許我復仇,請以臂助;并命下地之人類以及善惡諸神聯合輔我。”(《多桑蒙古史》)祈禱完畢,蒙古大軍兵分兩路,以迅雷之勢攻占撫州(今內蒙古興和境)、澮河堡(今河北懷安東)、金凈州(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等重鎮,并攻占金國西京大同府(今大同西北),取得了巨大的勝利。11月,蒙古先鋒軍直抵金國首都燕京(當時稱為中都,即今天的北京),久攻不下,再加上天氣寒冷,于是撤軍。1212年秋、1213年秋,成吉思汗兩次大舉南侵,均獲得優厚的戰略品。1214年春,蒙古大軍圍攻中都,金國皇帝宣宗向成吉思汗求和,獻納人口財物,并將歧國公主獻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許和,退軍。金宣宗害怕蒙古軍隊再來,趕緊逃離中都,遷都南京(今開封)。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中都,留守中都的金國宰相完顏承暉自殺。此后,蒙古軍隊繼續與金軍作戰,持續時間長達十余年,蒙古軍多占優勢。但金國畢竟是大國,根基很厚。1222年,金宣宗病死,金哀宗即位,他停止南線對南宋的侵略戰爭,集中兵力抵抗蒙古。1226年、1227年間,金軍進攻河東,連續收復絳州(今山西新絳)、平陽、太原府等地。當時,成吉思汗主要在對付西夏,所以金軍才有此戰果。 等西夏被滅后,金國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于是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在金國使節面前使了一個障眼法,對群臣說:“朕自去冬五星聚時,已嘗許不殺掠,遽忘下詔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就是說,讓金國知道,他蒙古大軍將不再殺掠,以此來麻痹金國。而事實上,成吉思汗將金國所獻的珠寶分贈于將領的同時,又對將領們說:“他們殺死了我們的祖先,應該把他們的男子做我們的仆役,把他們的女子做我們的侍女。”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已下決心滅掉金國,但由于自己將不久于人世,這一愿望只好寄托在繼承人身上。深思熟慮之后,成吉思汗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將已經成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兒子及親信。這便是成吉思汗第三道遺囑的主要前因。 窩闊臺 至于此遺囑的后果,則出現在窩闊臺繼位后。1231年,窩闊臺與拖雷商定了征服金國的計劃,又派人對察哈臺說:“朕坐在父汗成吉思汗的現成的大位上,豈不要被人說:憑什么能力坐上大汗?咱們的父汗尚未把漢地百姓的金國皇帝完全征服,如果察哈臺兄長同意,朕如今就去出征金國。”察哈臺迅速回應,發兵相助。這樣,蒙古大軍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志,發動了對金國空前強大的攻勢。 窩闊臺還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派使者前往南宋,商議宋蒙合作事宜。果然如成吉思汗預料,南宋君臣中雖然有人相對理性,面對迅速崛起的蒙古政權,擔心一旦金國被滅,會出現歷史重演的悲劇:當年金聯合北宋滅遼后,北宋反而受害。然而,南宋君臣普遍有仇視金國的情緒,認為機會難得,聯蒙滅滅金后,宋朝正好可以恢復中原。最終,宋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金朝皇帝金哀宗得知宋蒙達成聯合協議后,也派使者到達宋朝,竭力勸說宋理宗:“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既是為我們,也是為了你們。”但宋理宗拒絕與金朝合作。 整個戰略部署也完全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進行。 蒙古大軍兵分三路。窩闊臺親率中軍,由山西南下,渡過黃河,攻占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轉攻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左路軍由斡陳那顏率領,進攻濟南府。最有力的右軍隊由拖雷率領,他們得到南宋的幫助,穿行宋境,從均州(今湖北均縣西北)渡漢水,進入金朝唐、鄧地區,與中路軍、左路軍成南北夾攻之勢,兵鋒直指金朝都城南京(即大梁,今開封)。 在強大的壓力下,金國皇帝果然沉不住氣了,下詔令樞密副使完顏合達與副使移剌蒲阿率潼關重兵支援鄧州。當時,拖雷部蒙古兵不滿四萬,再加上一部分由窩闊臺派來的軍隊,兵力仍遠低于萬顏合達率領的十五萬金兵。但拖雷部正是利用成吉思汗遺囑中所說的金軍“千里赴援,人馬疲弊”的弱點,在三峰口(今河南禹縣南)發動襲擊,將金軍主力全部消滅。這便決定了金國的滅亡。公元1234年,金朝最后一個皇帝金哀宗自縊而死,享國120年的大金帝國宣告結束。 蒙古軍隊借道南宋消滅金軍后,南宋成為蒙古大軍的下一個征服對象。在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治時期,南宋最終滅亡。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應該說,成吉思汗的遺囑中并沒有提到要攻打南宋,然而,事態的發展,南宋的滅亡,確實與成吉思汗的遺囑有著間接的卻又非常重要的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