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ɡé shù xue)出自《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膈指橫膈,俞即輸注,本穴是橫膈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膈俞。膈,指橫膈膜,又,格拒也。此穴內應橫膈膜,而為之俞,可以開通胸膈之關格及格拒否塞諸病之處也,故以為名。 【取穴位置】 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位置】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布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經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七胸神經后支外側支。 【功能主治】 【穴位配伍】 配內關、足三里治嘔吐、呃逆; 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貧血。 配中脘、內關,有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嘔吐,腸炎。 配肺俞、膻中,有調理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肺炎。 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統血,和營補血的作用,主治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 配曲池、三陰交,有祛風清熱,活血止癢的作用,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 配肝俞、中脘、內關,治膈肌痙攣。 配氣海、肺俞、關元,治自汗、盜汗。 配大椎、血海、脾俞、足三里,治貧血、慢性出血病。 特效按摩:每天飯前按揉膈俞穴3次,每次200下,可治中風病人進食難、吃飯嗆、喝水嗆等癥。 【穴位治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 因本穴物質來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為血液所化之氣,故名“血會”.《黃帝內經素問》:熱病氣穴,七椎下間主腎熱。 《針灸甲乙經》:凄凄振寒、數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不下、嘔吐多涎,膈俞主之。咳而嘔、膈寒、食不下、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心痛,膈俞主之。癲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類經圖翼》:此血會也,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虛損昏暈、血熱妄行、心肺二經嘔血、臟毒便血不止。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咳而嘔逆,膈胃寒痰,胸滿支腫,兩脅痛,腹脹胃脘暴痛。 《針灸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鑒》:更治一切失血癥。 參考資料:據報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貧血狀態 (紅細胞在400萬/mm’以下,血紅蛋白在65兩以下),針刺“膈俞”、“膏盲”, 你身邊的健康顧問。公眾號聯系人:趙先生,手機號:18568446039,微信號:HNayzds,抖音號: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陽市吉祥春天12號樓5單元1樓西 |
|
來自: 昵稱5780705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