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01 弱者抱怨 相傳魯國有個叫王駘的人,他生來就沒有雙腿。 但是他門下的弟子卻非常多,就連孔子都贊譽他:夫子,圣人也。 王駘很少教學生們東西,但是求學的人進了他的門,都猶如開悟了一般,領略甚多。 王駘所依靠的就是能將意識與精神相統一,說白了就是能控制自己的心意,能夠讓自己的心態不隨外界變化而變化,這就是《道德經》中講的大道。 王駘從來不因為自己沒有雙腿而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世道不平。反倒覺得自己與常人無異,對待世間萬事萬物一視同仁,一見如初。 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強者的謙詞。 抱怨只是在宣布你的無能,除此之外毫無益處,與其成天抱怨生活對你有多不公平,不如腳踏實地做些能改善生活的事。 沒有努力過的人,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 02 強者不言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 古代有一種神鳥叫做鹓鶵,它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實不食,非清澈的甘泉不飲。 有一天,鹓鶵從北海飛向南海,路過一片樹林,有一只貓頭鷹叼著一只死老鼠站在樹枝上。 貓頭鷹看見鹓鶵飛過來,以為鹓鶵要搶奪它的食物,于是發出了恐嚇的叫喊聲。 在高空飛翔的鹓鶵對此并無反應,僅是振翅飛去,任由貓頭鷹在枝丫上下飛躍,形同跳梁小丑,怪相百出。 強者不言,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控制情緒。 正如安東尼·羅賓斯所言: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當我們學會控制住情緒,收斂一顆浮躁的心,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為一時的得意而張揚,也不會因為一瞬的低谷而頹唐。 在歲月的顛沛流離中,方可享受生命的怡然自得。 03 智者改變 有個叫張文舉的農民,從小就夢想成為作家。 為了這個夢想,他整整努力了十年。 在這十年間,他沒有發表過一篇文章,同時也沒有收到過一封退稿函。 直到二十九歲那年,張文舉意外接到了一個電話。 那是他多年來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編輯打過來的,他說:“看得出你 是一位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于狹窄,生活經歷也過于蒼白。但是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好……” 一番真摯的話語,撥開的張文舉心中的云霧,同時也讓他茅塞頓開,找到了新的方向。 后來,他放棄了寫作,改為專心研習書法。 果然進步很快,現在已經成了一位很有名氣的硬筆書法家。 人生如逆旅,在行走的道路上絕非一帆風順。 行到山窮水處,不妨試著轉彎或低頭。 世上諸多事情,沒有哪一件,是永恒不變的。 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換個心態,改變,能讓一切與眾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