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醫療科技手段越來越發達,國人整體平均壽命不斷拔高,曾經“人生七十古來稀”,放在當下都不合適,一些家庭出現四世同堂,甚至是五世同堂,一時被傳為佳話,也讓外人深深的羨慕。 102歲雙胞胎兒子看望118歲母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 事情是這樣的,撫順有一對102歲的雙胞胎兄弟,兩位都是百歲老人,人生雖然走過一百年的風雨,但精神仍舊十足,身體也很硬朗。 按理說這個年齡,人生什么事情都經歷過了,家里也是兒孫滿堂,安心享清福就好了,但是在兄弟倆中還有份很深的牽掛,那就是遠在千里的118歲老母親。 看到這里大家有些詫異,沒錯,兄弟倆的母親已經118歲,仍尚在人世間。聽聞老母親感冒不舒服,兩個百歲兒子很是擔憂,想要從東北去到云南昆明看望母親,但做子女的卻不同意。 原因是子女認為兩位老人年齡大了,不適合長途奔波,可我們也知道,身為子女無時無論是什么年齡,對父母的那份牽掛一直是裝在心里的。在兩位老人強烈堅持下,最終子女還是陪伴去了昆明。 于是乎就有了這樣一個畫面,兩位102歲的兒子,坐在118歲母親床邊,一個世紀的滄海桑田,似乎歲月只是在他們身體上留下痕跡,而不變的是那份真摯的母子情。誰能夠想到,百年的時光,母子還能夠坐在一起,彼此溫情的看著對方,人生真的沒有什么遺憾了。 按照老人的年齡推算,母親應該是1918年生下來的兩個雙胞胎兒子,那個時間我們普通人都不敢想,但無論怎么說,一個世紀過去,雖然百歲的兒子已經是子孫滿堂,但是只要母親健在,那“有媽的孩子是個寶”。 父母應該怎么教育孩子今后孝順? 第一, 以身作則 父母的影,孩子的身,父母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老師。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夠孝順,將來給自己養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孝順?關鍵在于父母的態度。 如果父母平時對老人孝順,經??赐⑶冶M到自己的責任,那么這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今后也會孝順你們。相反如果父母對老人不管不問,并且不夠尊重,那么孩子今后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們。 第二, 培養孩子責任心 現在很多家里都是一個孩子,家長都特別寵愛,可寵溺的太過,容易養成孩子“自私”的性格,認為父母就應該無條件對自己好,反而不懂如何愛別人。家長應該從小鍛煉孩子責任心,無論是做家務,還是講道理,給孩子灌輸“愛是相互”的概念,這樣孩子今后更有責任感和共情能力,也會非常孝順父母。 第三, 培養孩子獨立有主見的人格 很多家長從小就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特別好,除了學習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操心,這并不是什么好事,會讓孩子丟失基本的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變成一個“巨嬰”,將來抗挫折能力差,在家里啃老。 見家長應該從生活細節中鍛煉孩子的獨立人格,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逐漸放手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愛是相互的,從來不是單獨付出的,家長懂得這個道理,并且身體力行的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今后一定會很孝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