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男,1歲6個月,江西豐城新城區人。2021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發熱近1個月,已在市某醫院做血常規查正常,新冠核酸檢查陰性,肺部CT排除肺炎。醫院用頭孢類抗生素和抗病毒藥近十多天無效。家囑經朋友介紹于7月8日來吾門診用中藥診治。 刻診,患兒面色少華,精神顯疲乏,體溫T38.6度,觸及皮膚額頭手足心熱,口渴頻飲,舌紅苔黃膩,脈顯數,指紋紫紅。此疾證乃暑熱郁滯,肺胃受熱,久則氣陰不足。治宜益氣養陰,清肺胃郁熱治之,一診疏方3劑。處方為蘆根20g白毛根15g知母3g竹葉6g西洋參3g麥冬6g梗米15g。二診,服藥后熱降,仍有余熱徘徊在37.5度左右,口渴多飲改善,皮膚手足心已不感灼熱,舌紅苔薄黃,指紋顯紫。二診以原方加銀柴胡地骨皮扁豆各6g,3劑。三診,患者熱已全退,面色轉紅潤,三診以已一診方加太子參10g陳皮3g扁豆6g,三劑,以善其后。 案評方解,夏季熱為嬰幼兒所發生的一種特有季節性疾病,又名小兒署熱證。其病機由暑氣蘊遏肺胃,耗氣傷津而致。本案患者吾以白虎加人參湯之意化裁而來,以白毛根蘆根代石膏,以洋參代人參,具清熱生津益氣之功,二三診更以太子參扁豆類,取其恢復胃氣之意。 西醫所謂抗生素抗病毒類,實至陰寒,用之日久,敗枯胃氣,即使熱退,日后不免也致癆瘵之疾。中醫治此疾,清熱生津益氣而保胃氣,其病自愈矣,更顯其優勢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