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名:Macro and Micro Sociology (宏觀與微觀社會學)。關于社會學的宏觀和微觀的劃分,明顯地受到宏觀物理學和微觀物理學劃分的啟發和影響,但不像物理學中那樣嚴格,而且劃分的標準也不同。在社會學中,宏觀現象和微觀現象的區分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宏觀社會學側重于社會結構理論; 微觀社會學則側重于有關互動和行為的人際理論。有些社會現象如群體,既有微觀的群體,又有宏觀的群體,既可以對它作微觀的研究,又可以對它作宏觀的分析。甚至像社會結構這種歷來認為屬于宏觀范圍的社會現象,在現代結構理論中,也可以既作宏觀的分析,又作微觀的研究,如宏觀結構主義與微觀結構主義。然而,宏觀社會學和微觀社會學也確實有一些區別。 宏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表征社會學研究角度的一個范疇。又稱巨型社會學。與微觀社會學或小型社會學相對而言,側重研究社會整體、社會和各個子系統、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流動、社區、社會變遷等大、中型社會現象,探討大、中型的社會結構。這類研究通常稱為社會的宏觀分析,或宏觀角度的分析。有些社會學家把對社會的宏觀結構分析則稱為“骨骼分析”。 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表征社會學研究角度的一個范疇。又稱小型社會學。與宏觀社會學或巨型社會學相對而言,主要研究社會互動、社會角色、人的社會化、基本群體等社會現象,側重于研究互動和人際關系。這類研究通常稱為社會的微觀分析或微觀角度分析,有些社會學家把微觀分析比喻為“細胞分析”。 宏觀社會學和微觀社會學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宏觀社會學是指研究整個社會結構,系統和人口中的大規模模式和趨勢的社會學方法。宏觀社會學通常也具有理論性質。另一方面,微觀社會學關注的是較小的群體,模式和趨勢,通常在社區級別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驗的背景下進行。宏觀社會學和微觀社會學雖然常常被視為對立的方法,但實際上卻是社會研究的補充方法。 宏觀社會學家將提出通常會導致研究結論和新理論的重大問題,例如:種族通過什么方式塑造了美國社會的特征,結構和發展?微觀社會學家傾向于提出更局部,更集中的問題,以考察較小人群的生活。例如:在城市和社區中長大的黑人和拉丁裔男孩的個人發展和生活路徑會對學校和社區中的警察產生什么影響?在高中階段,性和性別如何與男孩的身份發展相交? 從方法論上看,宏觀方法論強調在社會結構層面上,并且往往在理論抽象水平很高的情況下,對社會系統和人口進行大規模分析。宏觀社會學還涉及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其他組成部分,但總是與它們所參與的更大的社會系統有關。宏觀社會學研究廣泛的社會趨勢,諸如戰爭,第三世界國家的苦難,貧困和環境貧困等問題; 而微觀方法論則關注分析諸如婦女的角色,家庭性質和移民等問題。 微觀方法論涉及小規模的日常人類社會互動的性質。方法論上包括象征性互動論和民族方法論。相反,宏觀社會學關注社會結構和更廣泛的系統,方法論上則強調結構功能論,沖突論等。在微觀層面上,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是社會結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微觀社會學在許多研究領域形成了重要的視角,包括現代社會心理學研究,會話分析和人機交互。微觀社會學繼續對人類所有領域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通常使用其他名稱。 比如:對全球化的研究可以從宏觀角度進行,包括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甚至是從歷史的宏觀社會學出發進行研究,基于比較和歷史社會學,以及基于世界體系的政治經濟學角度來探討。然而,全球化現象也可以從微觀角度進行研究,包括個人的跨國行為、全球聯結、跨文化婚姻,以及這種全球互動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這樣研究是基于關系視角以及個人全球社會化的視角來進行探討。 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的關系問題是西方社會學理論中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分歧集中在對社會的研究應以微觀分析為主還是以宏觀分析為主。一些學者強調應把微觀分析放在首位,他們認為宏觀的結構分析是微觀的互動關系的固定化與模式化。一些學者則認為,宏觀的社會結構是微觀的人際互動關系的現實制約因素。另一些學者試圖調和二者的沖突,找出一種連接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的鏈條。現代結構理論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宏觀結構主義從規模、分化、異質性、不平等方面研究了社會結構的特征及其對社會結構整合的作用;微觀論從人際互動的觀點出發,努力尋找宏觀結構的微觀動力。 也許在安東尼·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中可以找到將微觀社會學和宏觀社會學現象聯系起來的最高度的綜合努力,其中“社會結構既被定義為對人類活動的約束和促成,也包括行為者的內部和外部。” 在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中,嘗試將微觀和宏觀現象聯系起來的嘗試很明顯。似乎可以肯定地說,盡管宏觀社會學將始終是社會學理論和研究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將加大努力來建立可行的模型,并將其與微觀視角聯系起來。 社會學微視頻系列(隨意排序): 社會學微視頻: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社會學微視頻:社會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社會學微視頻:全球聯結-Global Connectivity 社會學微視頻:社會學想像力-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社會學微視頻:混合研究方法的運用-Mixed Research Methods 社會學微視頻:旁觀者冷漠 - Bystander Apathy 社會學微視頻:安慰劑效應和雙盲實驗-Placebo Effect & Double-Blind Experiment 教材、實證研究選讀系列(隨意排序): 藏書實證|《當代中國農村社會轉型的實證研究》鄭杭生主編 (1996年版) 藏書實證|《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章黎明主編(1994年版) 藏書實證|《觀念代差——轉型社會的背景》孫嘉明著(1997年版) 藏書譯本|《越軌社會學概論》道格拉斯 & 瓦克斯勒著(1987年版) 藏書佚本|《社會學文選》袁緝輝、劉炳福、龐樹奇編(1981年版) 藏書教材|《化學社會學》喬世德、 王德勝主編(1991年版) 藏書佚本|《社會學探索》袁緝輝、劉炳福、龐樹奇著(1986年版) 藏書教材|《犯罪與社會對策——當代犯罪社會學》陳顯容、李正典著(1992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