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瞧妹總能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桂林“過氣”了,又或者直接給桂林打上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去”的標(biāo)簽。 近兩年來,網(wǎng)紅城市逐漸興起,各種各樣的寶藏小城在被發(fā)掘的同時,也讓我們忽視了這個原本王牌的旅游城市。 然而,直到現(xiàn)在依舊有很多城市在冠名“小桂林”的title,希望自己可以“蹭一波熱度”。 確實,相比于低調(diào)的廣西,桂林仿佛是自帶光環(huán)的存在。 圖源:soveryor陽光 坐擁著得天獨(dú)厚的旖旎風(fēng)光,清澈婉轉(zhuǎn)的水墨山水,就連陳毅元帥都在體驗過桂林的美景后,賦詩云“寧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20元人民幣替她描繪山水,語文課本為它“背書”,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是為她高調(diào)宣傳800年之久! 涼爽的天氣、水墨畫般的山水,滿目皆是凈化眼球的美景,就連《中國國家地理》都對她青睞有加! 不僅如此,桂林的美食也是屢次出圈,桂林米粉、瑤族油茶甚至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連國家都蓋章認(rèn)證,我們這些尋常人又怎會不心動? 雖然,桂林這個“老網(wǎng)紅”好似退圈一般,不再那么火熱,但是在眾多旅游城市中,她的地位依舊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另外,今天就是大暑啦,如果考慮避暑游玩,不如選擇去桂林,相信瞧妹,定不會讓你失望! 走!一起游畫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抬頭見仙境 桂林地處中國華南,湘桂走廊南端,相比于廣西腹地的僻遠(yuǎn),桂林是嶺南的門戶。 圖源:壹米網(wǎng)線 千余年來,這座山水名城被贊美之詞填滿,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打卡,以至于桂林的名氣早早就大于廣西。 也難怪,置身于桂林的奇山秀水中,總是會不由自主的生出許多詩情畫意。 “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strong>是南宋詩人筆下的桂林,也是今天許多來訪桂林的游客,對這座城市最直觀的感受。 整座城市被山水草木所環(huán)繞,從桂林老城、到龍勝,再到陽朔,無數(shù)美景在眼前流轉(zhuǎn)變幻,讓人嘆為觀止。 有人說,若是乘飛機(jī)來到桂林,自降落開始,你便踏入了水墨畫卷之中,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峰連綿不斷,層出不窮,以最搶眼的方式歡迎你的到來。 但是,最讓瞧妹為之動容的,還是桂林人骨子里的倔強(qiáng)——在城中心,建筑的高度不能超過山的高度,可以不要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卻不能不要青山綠水,漓江長流。 走在桂林,處處皆風(fēng)景 快活似神仙 與其他旅游城市不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幾處亮眼風(fēng)景,就沒了其他看頭,但桂林不一樣,它就住在風(fēng)景里。 / 遇龍河 / 遇龍河,又稱“小漓江”,作為漓江在陽朔境內(nèi)最長的一條支流,以山青、水碧、竹翠、橋奇而聞名于世! 清澈平緩的遇龍河如同一條蜿蜒的翡翠玉帶,兩岸秀麗峰林平地而起,翠山、碧水、云霧、扁舟……無與倫比的峰林平原景色,值得你放慢腳步,好好欣賞。 除此之外,在遇龍河最不可錯過的就是竹筏漂流。 竹筏推開水波,打碎了峰林的倒影,只有這時,你才明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不是夸張,而是對漓江山水的真實寫照。 / 驥馬村 / 如果你向往山水之間的安逸生活,那你一定要來驥馬村看看。這個原始村落就坐落在遇龍河畔,因村后的山脈相連形似駿馬而得名,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 行走在村間的小路之上,遠(yuǎn)處的喀斯特地貌與河流相交,近處則是一棟棟的古宅和年過半百的村民,時間仿佛都跟著慢了起來。 日落時分,家家戶戶開始做飯,炊煙裊裊,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逸,大概這就是最能撫慰人心的煙火氣吧。 / 龍脊梯田 / 龍脊梯田 ,“孤獨(dú)星球”力薦目的地,無論是誰來到這里,想必都會稱贊它的出現(xiàn)是個奇跡。 梯田處處有,可像龍脊梯田這樣大規(guī)模的集中實屬罕見。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辟了梯田。 梯田垂直高度達(dá)五六里,橫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和高聳入云的山,蜿蜓的如同一級級登上藍(lán)天的天梯,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 除了自然風(fēng)光,龍脊梯田還有濃郁的人文風(fēng)情。群山環(huán)抱間,散落十三處村寨,而這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黃洛瑤寨。 這里的女子都有一頭驚人長發(fā),最長的達(dá)1.7米,獲得"吉尼斯群體長發(fā)之最",號稱天下第一長發(fā)村。 / 興坪漁村 / 說到興坪漁村,你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但提到20元人民幣的背面,想必你一定有所印象。 漓江在這里拐了一個超過200度的大彎,形成了一個翠色的半島,也呈現(xiàn)了一段最美的麗江風(fēng)光,這就是興坪,它就像是第二個陽朔,但比后者更安靜。 興坪漁村擁有典型的的明清桂北民居群,500多年的歷史為它增添濃厚的歷史底蘊(yùn),在這里,家家戶戶都是青磚黛瓦,馬頭粉墻。村民至今仍過著織網(wǎng)打魚的生活,平靜安詳,如同世外桃源。 / 象鼻山 /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內(nèi)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gòu)成“象山水月”奇景。 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相互輝映,若是你還記得課本中的《猴子撈月》,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出處于此。 / 陽朔西街 / 陽朔西街,一個古早級的網(wǎng)紅目的地,70年代初,陽朔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的西方游客,至此西街就成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 走在這段不足一公里長的街區(qū)上,古老的建筑、現(xiàn)代的時尚,背襯的黛色遠(yuǎn)山,路邊的民族小店,色彩斑斕的酒吧,閑適散淡的人群……是這里最為獨(dú)特的風(fēng)景線。 然而,最美妙的還是夜晚的西街,酒吧的音樂嘈雜聲,人來人往的喧鬧聲,讓這個原本偏僻的西南角落,變成了最有煙火氣的人間樂土。 比桂林山水更甲天下的 是桂林美食 作為民國時期“廣西省”的省會,桂林早在百年前就聚集、融合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美食。米粉、啤酒魚、荔浦芋扣肉......想想都要流口水! / 桂林米粉 / CNN曾評選桂林米粉,為“最令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思鄉(xiāng)菜”的第四名。 走在桂林街頭,每五步就有一間米粉店,說桂林人的一天,是從一碗桂林米粉開始,絕不夸張! 酸筍、酸豆角、炸黃豆、辣椒油等配料,加上鹵汁、勁道的米粉,暴風(fēng)式攪拌后,每一根粉都令人垂涎不已。 / 啤酒魚 / 啤酒魚是陽朔獨(dú)有的特色菜,具有獨(dú)特的香酥鮮嫩風(fēng)味。 漓江出產(chǎn)的鯉魚,用桂北山區(qū)出產(chǎn)的生產(chǎn)油烹炸,再配上桂林當(dāng)?shù)禺a(chǎn)的上等啤酒去腥,魚鮮酒香交織于此,香辣爽口,堪稱下飯神器! / 糯米飯團(tuán) / 糯米飯團(tuán),屬于桂林人記憶深處的“平民美味”。 一份飯團(tuán)里,要加入豆蓉、脆餅、酸豆角、蘿卜干、臘腸等等,吃起來有點像臘肉飯的味道,但是口感更加豐富,越嚼越香。 / 油茶 / 在桂林,油茶也是當(dāng)?shù)氐奶厣唬?/strong>追根溯源的話,其實是廣西瑤族人用來祛濕避寒的。 吃油茶,工序很講究,要先在碗里放上米花、花生和蔥,再撒上一些鹽,如果你想味道更濃郁一些,還可以再多放些辣椒,在桂林吃油茶還會配上幾塊糕點,頗有廣式早茶的feel~ / 酸嘢 / 廣西人,對“酸”這個口味,有著自己獨(dú)到的見解。在桂林,更是隨處可見“酸嘢小吃店”,在這里,水果蔬菜萬物皆可泡酸,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竹簽子一扎,邊走邊吃,開胃又解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