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欣醫(yī)師十六歲拜師訪道,躋身于中醫(yī)。先后從師十一位。諸師悉心教導,并且將醫(yī)術(shù)、驗方、秘方等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趙醫(yī)生,對作者的醫(yī)術(shù)有極大的幫助,為了感謝恩師教誨,趙醫(yī)生將所有秘驗方編著成書,取名為《十一師秘要》。今摘錄張師秘驗方三十首以供欣賞。 張師秘驗方錄要 (一)卒中風 1.雄黃、硝石各30克,冰片、麝香各3克,頭發(fā)炭15克,共為細末,打糊調(diào)和為丸,每服3克。 2.柏葉10克,水煎服。 3.足心呈紫黑色,挑破出血即好。 4.生半夏、生南星等分,為末,吹人鼻中少許。
(二)半身不遂 1.核桃仁搗爛如泥,蜂蠟,各10克,以熱黃酒沖服。 2.草烏頭、木鱉子仁、白膠香、五靈脂各100克,當歸30克,斑蝥去翅足(醋煮熟)15克,共為細末,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1丸,酒磨下。 3.黃芪10克,木耳10克,續(xù)斷15克,全蝎10克,地龍10克,川芎6克,云母12克、杏仁12克(打如泥),土元3枚,天蟲10克,蜈蚣3條,蟬蛻3克,壁虎3只(焙黃),水煎服。 4.紅花、天蟲、白芍、甘草各10克,水煎服。
(三)口眼歪斜 1.蜈蚣3條,柏白皮30克,防風3克,共為細末,水泛為 丸,朱砂秒(研、水飛)為衣,毎服棗大。 2.全蟲(酒洗,焙)、天蟲、白附子各25克,共為細末,早晚各3克,黃酒調(diào)服。
(四)癲癇 1.防風、天麻、天蟲、白附子(面煨)各30克,全蟲(炒)、木香各15克錢,牙皂30克(炒),南星30克,半夏75克,枯礬15克,白礬水、皂角水各等量浸一宿,撈出,為細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70~80丸,食后薄荷湯送下。氣血虛者加入人參、當歸各30克,有火者加黃芩、黃連各30克。 2.赤石脂30克,活磁石15克,清半夏12克,朱砂6克,共為細末,每日早晚各服3克 3.全蝎、僵蠶、白附子、南星、朱砂、清半夏、蜈蚣、雄黃、皂角、白礬各等分,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次。忌辛辣及油膩。 4.朱砂3克,煤面15克,半夏3克,豬心1個(剖為7片),將前3物研細末,撒在每片豬心上,麥面做餅、包住、蒸熟,空心食之。1次吃下。有惡心等副作用時,飲白開水即解。治口出涎沫癥亦效。 5.紅蓖麻根60克,雞蛋2個(打殼裂紋),以水加醋適量,煎之,蛋熟取出,每日吃此蛋1個。
(五)雞爪風 雞骨(打碎)不拘量,水煮服湯。
(六)搖頭風 小柴胡湯加防風,水煎服。
(七)觸電型癩癇 ト子30克,白胡椒15克,共為細末,每服6克。茶水送下不嘔惡。
(八)破傷風 1、防風、荊芥穗、丹皮、陳皮各10克,清水煎服。 2.半夏、草烏、巴戟天各3克為末,每服1克。 3.羊矢、杏仁各7枚,俱炒焦,共為細末,黃酒調(diào),1次服下。日可連服數(shù)付。 4.線麻10克(焙),血余炭10克,山羊矢7枚(焙),棉花種子1歲1枚(炒),四味放木板上,以面杖搟之,但令向前,勿令后退,共為細末,白水送下,頓服,覆被令汗出。 5.公雞矢白10克(焙干),燒酒沖服。 6.槐樹皮30克,水煎服。
(九)瘋狂 1.苦參30克,水煎服。 2.郁金、白礬、木香各等分,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丸。 3.朱砂、白礬、火硝、赭石各等分,共為細末,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毎服30丸,食后荊芥湯下,日3服
(十)祟魅 雄黃10克,雌黃6克,礬石、鬼箭羽各3克,羚羊角6克搗為散,三角絳囊貯之。令其佩帶。

(十ー)癲瘋 干姜、五味子、桂枝、山藥各10克,水煎服。
(十ニ)失眠 1.酸棗樹根、丹參各30克,水,臨睡前服。 2秫米不拘量,水前服 3.每晚睡前,服淡醋水1杯 4.茯神15克,生雞子黃1枚,先將茯神煮好,少停,兌生雞子黃攪勻,睡前以熱湯洗足,后將藥服下。 5.半夏15克,紅高粱米30克,梔子10克,豆豉12克,丹參30克,酸棗樹根30克,水煎服。
(十三)心虛動驚不安 石膏(煅)30克,赭石、肉桂、朱砂各6克,共為細末,每服6克,白糖水送下,日2服。
(十四)心動緩 鹿茸30克,酒300克,浸7日后,每服1杯,日3服。
(十五)心動速 苦參15克,水煎服。
(十六)長嘆氣 核桃,藕頭頭各數(shù)枚,水煎服。
(十七)梅核氣 五靈脂(姜汁炒)、甘草(燒酒炒),共為細末,每晨起涂掌徐徐舔服。
(十八)傷寒 1.甘草6克,冰片12克,共為細末,男左女右,點兩眼角。 2.辛夷、薄荷冰、馬勃各等分,共為細末,男左女右,搐鼻。 3.水調(diào)芥子末,填臍內(nèi),汗出則愈。
(十九)瘟疫 1.麻黃、桔梗、白芷、杏仁、石膏、葛根各10克,細羅茶15克,水煎服。 2.蘇葉、大青葉各30克,水煎服。
(二十)預防時疫 1.牛蒡子10克,桔梗6克,薄荷4.5克,青黛4克,土貝10克,食鹽1捏,共為細末,分3服,1日服完。連服3日。 2.每值時疫,日用雄黃末,抹鼻中少許。 3.羅麻果殼、紫蘇各30克,公英、桑葉各15克,水煎服。 4.艾葉、蒼術(shù)、雄黃等分,研為細末,加香面適量,制作香,日燃之。
(二十二)無名高熱 1·疥蛤蟆膽3枚,取膽汁,涼開水送下,日1服
2、石膏、地骨皮、生地各30克,水煎服。 (ニ十三)低熱不退 白果仁3枚(打),溫水送下,日2服。
(ニ十四)瘧疾 1.明礬4.5克,白胡椒3枚,發(fā)酵老面3克,共為細末,水和為丸,于瘧發(fā)前3小時頓服之。 2.樟腦、阿魏各10克,為細末,酒調(diào)為膏,貼臍上。并可治積痼、癥瘕。 3.黃丹,大蒜汁和丸,每日清晨服小棗大1丸。 4.白胡椒1枚,從中切開。在瘧發(fā)前1時許,刺印堂穴微見血津,取一瓣胡椒斷面緊扣住針刺處,膠布固定,瘧不復發(fā)。 5.青蒿面,臨發(fā)1小時內(nèi),濃茶水調(diào)服15克。
(二十五)痄腮 1.蔥汁調(diào)大黃末,抹患處。 2.黃丹、雄黃、枯礬、冰片、朱砂各3克,為細末,蜜調(diào)抹。
(二十六)肺癆 1.黃蠟、礬石各30克,雄黃10克,熔蠟,下白礬和雄黃末,丸如黃豆大,頓服,急嚼吃大蔥數(shù)顆,則無嘔惡。 2.百合、白及各6克,豬肺1個,水燉爛,吃肺喝湯,分3天吃完。 3.蛤粉60克(煅),白及60克,甘草60克(炒),青黛30克,紅升丹1克,共為細末,每服1克,日3服,忌煙酒。此方用于吐膿血者。 4.白及120克,炒甘草、牡蠣各60克,為末,水送服30克,日3服
(二十七)瘰疬 1.澤漆100克,雞蛋2枚,煮至蛋變醬油色,吃蛋。并治蕁麻疹。 2.蜈蚣、白芥子、全蝎等分,共為細末,夏枯草膏為丸,如大棗大,每服1丸,日3服。
(二十八)痢疾 1.地錦草、馬齒莧各30克,水煎服。 2.豆豉30克,梔子20克,薤白30克,水煎分3服。 3.陳白蘿ト1個(切),焦山楂120克,紅白糖各15克, 水煎,分2服。 4.蒼術(shù)10克,大黃、烏頭(制)、杏仁、羌活各3克,共為細末,每服4.5克,日2服。 5.梔子、豆豉、枳實、大黃各10克,水煎服。
(二十九)泄瀉 1.枯礬、滑石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服6克,日3服。 2.老棗樹皮30克,水煎服 3.山藥不拘量,煮粥吃 4.巴豆、鱉子各15克(打碎),用香油30克炸枯,去滓,人黃蠟10克,冷為膏,攤布上貼臍。小兒尤宜。
(三十)五更泄 1.故紙(炒),為末,每空心服10克,日3次。并治腸息 肉驗。 2.故紙(炒),15克,薏米30克,共為細末,每服10克, 日3服。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轉(zhuǎn)發(fā)點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