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色變體有幾種可能,在印刷之中因油墨干枯而造成的漏色變體就是其中變體之一。在我的1994賀年(有獎)明信片中就有兩組這種變體片。
一、郵資面漏色變體
圖1是1994年上海廠印刷F01組545443“連登太師”賀年(有獎)明信片郵資面漏色變體,我們可以與正常明信片郵資面圖案(圖2)對比,發現該片只印有黑色部分圖案,而漏印彩色圖案,這就是因基本色油墨干枯而造成的彩色部分“漏印”。

(圖1)

(圖2)
二、賀圖面漏色變體
圖3-6也是1994年上海廠印刷的賀年(有獎)明信片,該組四枚片均是賀圖“連登太師”明信片因紅色油墨干枯而漏色變體,而且組號均是F01組,則兌獎號幾乎相連,從它們的漏印程度由少到多(圖7)來看,正好說明印刷時隨著油墨逐漸干枯,漏色程度逐漸增大的這一印刷程序。從這組(圖3-6)94賀年片的變體中,漏色程度最大的明信片兌獎號(826183)比漏色程度最少的明信片兌獎號(826191)小這一特征,可以看出1994年上海廠印刷的賀年片的打號順序是由大到小來進行打印的,并非大部分人一直認為的以小到大的打號順序。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賀年片的變體是集郵者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組集郵集的重要素材,因變體量少,對研究帶來制約,希望有共同愛好的諸位師友交流信息和成果,為賀年片的集郵共同增添“興趣”。
(本文作者:劉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