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最容易看到問題。 孩子學習的問題,工作的問題,同事之間的問題,家人關系的問題等等。可以說隨便一處,都有問題可找。 問題容易找到,但是,對于如何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有很完美的方法,甚至會困在自己的問題里,覺得生活中問題怎么如此之多。 我們的思維決定行為,行為影響結果,所以當你帶著什么樣的思維去做事,往往也就得到了什么樣的結果。如果深入觀察,一個人行為的結果,能返觀出這個人內在的思維模式。 問題思維的人往往拋出的都是問題,為什么我的孩子這么難管教?為什么孩子這么淘氣、叛逆?這樣思維的人容易盯住對方,盯住問題,覺得原因都是在他人身上,有錯的也不是自己,甚至會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一旦形成這樣的思維,也很難去松動。 都說看見是改變的開始,要真正的去觸動,發生改變,真的只有看到自己原有的模式,才能產生行動。 問題思維也是產生問題的根源,所以當我們看到問題的時候,不妨再去看一下他人,比如他家的孩子這么優秀,他是怎么做到的?他都做了哪些功課?反觀自己的狀況,借鑒人家的優秀之處,借力使力不費力。 哪怕是借鑒書本,借鑒書本上的一些案例,都能發現我們背后的問題,我們有了這樣的思維,我們的動力也會不同,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結果也就隨之改變。 借鑒他人思維,讓我們在問題思維的基礎之上有了一個目標。這樣就能讓自己看到問題同時,又找到了解決方法案,有了目標和動力,讓自己真正的去落實到行動中。 思維模式的形成來自于成長環境、過往的經歷、受教育的方式,是我們在長期的熏陶中而形成。 人具有可塑性,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原有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每一種思維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都是因人因事因環境而變。 我們在拓展思維的同時,也是在開拓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在更多的可能性中得到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