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一起繼續去探訪齊國故都遺址上的歷史故事,名人典故和臨淄墓群,這次前來探訪的是田穰苴的墳墓并了解他的歷史故事,他的墳墓在齊都鎮尹家莊南,封土高度大約十米左右,長寬大約五十米,周邊有圍墻進行保護,圍墻邊有山東省和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碑刻。 從村口往南大約五十米左右,有一處往西路口,就看到他的墳墓了,保存的很好。查閱資料得知:田穣苴,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人。原來姓田,名穣苴,曾領兵戰勝晉、燕,被齊景公封為掌管軍事的大司馬,后人尊稱為司馬穣苴。是我國早期的著名軍事家、軍事理論家。 這嘉禾木業和齊昌莊園邊上就是田穣苴墓地,里面一片茂盛的槐樹遮擋的很嚴實。春秋戰國齊景公時期,各國爭霸,晉國于公元前531年派軍侵入齊國西部地區,燕國軍隊也同時乘隙攻入齊國北部地區,齊國守軍節節敗退,邊疆軍事危機重重,齊景公寢食難安,急需選拔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統帥三軍扭轉不利局面,當時擔任相國的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田穣苴。 晏嬰說:“穣苴是田氏后代,聰明過人,文韜武略,善于謀劃,精通兵法,能文能武,如果以他為大將掛帥出征,必定能擊退兩國的來犯之兵,改變目前的危機局面,保護齊國的江山。”齊景公聽了立即召見田穣苴,請他談了有關治軍、用兵的方略和法則,很符合齊景公心意, 遂拜他為大將,命他率軍抵御晉國和燕國的軍隊,田穣苴說我的身份一介布衣,你把我提拔起來,沒有戰功和威望,士兵還不了解,百姓還不信任,人微權輕難以服眾。你可選派一個你信得過的有威望的大臣,做我的監軍,這樣才能服眾有威懾力! 齊景公就安派自己的親信大夫莊賈去擔任監軍。田穣苴上任后立即進行整軍訓練,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紀律嚴明,軍容整肅,令行禁止,不服從命令者嚴懲,眾士兵一致擁護,他立即率師出發,奔赴前線。在行軍中他把供給他的全部費用和糧食,都用到士兵生活上,自己與士兵吃一樣的伙食。他本身就出身平民,這親民政策很快就取得了將士們的信任。到了前線部署調整軍隊時,老弱病殘的兵都要求同上前線,士卒都爭著奮勇參戰,士氣大振,同仇敵悍,布陣整齊,軍威大振。 晉軍看到這支強大的軍隊,知道自己自不量力,不戰自敗連夜撤退。燕軍得知這個消息,也趕緊回撤黃河以北,取消了攻占齊國領土計劃。田穣苴率齊軍乘勢追擊,殲滅部分敵軍,全部收復了已失去的齊國城邑和土地,然后率兵返回。 齊景公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迎接,慰勞部隊將士,隨后接見田穣苴,提升為掌管全國軍事的大司馬,這就是大司馬田穣苴的歷史故事。 轉眼間兩千多年過去了,大司馬田穣苴這種身先士卒,同甘共苦,清正廉潔,為國為民的思想值得后人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