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dāng)今中來說,主要是指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江蘇太湖、江蘇洪澤湖、安徽巢湖。 1、江西鄱陽湖: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dá)的富裕地區(qū),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曾在湖區(qū)生活。這里又發(fā)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zhàn)、李烈鈞在湖口發(fā)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jìn)入江西的唯一水道,發(fā)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sh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2、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diào)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水質(zhì)比較清潔,富營養(yǎng)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隨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質(zhì)進(jìn)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jìn)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zhì)是SO、Co、NoX以及煙塵,有害有毒物質(zhì)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國主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xiàn)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鲇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形態(tài)描述:洞庭湖呈現(xiàn)一派水流沼澤、河網(wǎng)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zhì)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3、江蘇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 ,最大深度 33.4米,平均深度18.9米 ,容積 :51.5億立方米 。成因類型 :古潟湖。 太湖富營養(yǎng)化明顯,磷、氮營養(yǎng)過剩,20世紀(jì)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總磷、總氮屬嚴(yán)重超標(biāo),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標(biāo);年最高水溫出現(xiàn)在7、8月,年最低水溫出現(xiàn)在12月下旬~2月上旬,歷年最高水溫達(dá)38℃,最低水溫0℃,水溫年變幅介于29.5—38.0℃之間,歷年平均變幅34℃左右,歷年平均水溫為17.1℃,太湖歷年平均水溫較陸上氣溫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過程相應(yīng)、最高、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7、8月份和1月份,歷年各月平均水溫均高于氣溫;太湖現(xiàn)有魚類106種,隸屬15目24科,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共有54種。 為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又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態(tài)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岸形態(tài),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布,以湖岸計算的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現(xiàn)有51個島嶼,總面積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實際水面面積為2338.11平方公里,湖岸線總線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從湖底地形可見湖盆的地勢是由東向西傾斜,湖盆形態(tài)呈淺碟形。 4、江蘇洪澤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cè),淮安、宿遷兩市境內(nèi)。 洪澤湖屬中——富營養(yǎng)型,洪澤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氨、酚、總汞;洪澤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結(jié)冰現(xiàn)象;湖內(nèi)的魚類從種類組成以鯉科為主,約占全湖種類的50%以上。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dāng)龍舟經(jīng)過破釜塘?xí)r,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蕩,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 洪澤湖為一"懸湖",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洪澤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國自古以來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巖的條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彎之說。遠(yuǎn)遠(yuǎn)望去,宛如一座橫亙在湖邊的水上長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于洪澤湖發(fā)育在沖積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nèi),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5、安徽巢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有“八百里湖天”之稱。沿岸被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廬江縣所包圍。巢湖是安徽境內(nèi)最大的湖泊,湖面積達(dá)700余平方公里,來水面積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區(qū)7735平方公里(占84.7%),圩區(qū)612平方公里(占6.7%),湖區(qū)783平方公里(占8.6%)。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巢湖之美,不僅在于它的遼闊浩大,而且因它物產(chǎn)豐富,文脈深厚和遍布兩岸的風(fēng)景名勝。湖中姥山廟有一副絕妙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光,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yuǎn)黛修容環(huán)獻(xiàn)媚”,下聯(lián)為:“萬千層濤瀾洶涌,若別領(lǐng)清幽秋景,迨風(fēng)息波恬,長夜間徒倚山渚,冰輪躍彩遍浮金”,高度地概括了巢湖千古名湖的瑰麗景觀。 很久以前,巢湖是個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某一天,一位漁人捕捉了一條千斤大魚,運到城內(nèi)廉價出售。全城人爭相購買食魚肉,唯獨一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過閭對焦姥說:“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號,請全城百姓避災(zāi),然后才攜女欲行。忽然晴天一聲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沖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時,小白龍急施法術(shù),從湖內(nèi)長起三座山,將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后人為頌揚焦姥的德行,又將巢湖取名焦湖,將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 |
|
來自: 溱湖之戀 > 《中國文化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