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14.10) 貧而無怨難。貧窮而沒有抱怨,很難。 由于在貧窮之中,看盡世態之炎涼、人情之冷暖。有的人因此更加包容,而有的則生怨恨之心。嘆時運不濟,怨老天不公,恨沒有好的原生家庭,等等,不一而足。除了圣人,能保持平常心,確實很難。如李零先生所言:
窮人改變現狀的心情強烈,容易急功近利,一旦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則怨天尤人,不再進取。窮苦孩子,因為從小沒見過錢,往往對錢或貪婪、或吝嗇,也容易在錢上出問題。 對孩子在金錢方面的教育,既不能任其揮霍,更不能太過摳門。沒必要夸大苦難的意義,畢竟貧窮中更多是無奈,但是出身不由己。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認清現實,坦然面對。原生家庭的貧窮,不是用來怨恨和批判的,而是予以你力量的。一味抱怨,十年后的你,將一如十年前的你。真正的成熟,是明明知道了人性的黑暗,仍然以執著的善念為人生之標準。從自己開始,遠離抱怨,打破貧窮的魔咒。 富而無驕易。富有而沒有驕氣,容易做到。《集注》言:
富有則衣食無憂,只要稍懂禮節,守本分,便是無驕。但是如李澤厚先生所言:
社會之仇富心理,與暴發戶之驕橫有莫大關系。而暴發戶的這一心態,也不能不說是窮人在天降橫財后所表現出來的。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爾雅書苑 微信:eryashuxuan 涵泳經典 滋養優雅人生 溫故知新 |
|
來自: 新用戶7922tYM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