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些帶數(shù)字的詞語 我們總是能脫口而出 但當這些數(shù)字放在地理學中 組成一個個詞語或別稱時 你又能說出幾個呢? 三大火爐 在有氣象數(shù)據(jù)的歷史里 中國的“火爐城市”經(jīng)歷了多次演變 衍生出多個版本 出現(xiàn)最早流傳最久的版本是 包括重慶、武漢、南京這三座城市 被稱為“三大火爐” 確切一點說,應(yīng)該是“三大蒸籠” 夏季這里被副熱帶高氣壓牢牢控制著 受海拔較低的長江流域河谷地形影響 丘陵山地環(huán)抱,地面散熱困難 使氣溫不斷升高 加之這些地方水網(wǎng)密布 濕度大,導致人們體感溫度更高 圖自:中國氣象頻道 不過 由于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氣象站遷站 以及不斷的植樹造林等因素影響 南京、武漢夏季的平均氣溫在逐漸下降 例如南京2008年總共只有10個高溫日 去年甚至不到10個 然而福州、海口、南昌 包括北方的鄭州、西安等城市 高溫天數(shù)卻居高不下 因此“三大火爐”還是 “四大火爐”需要重新研究一番 三伏三九 三伏天 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節(jié)氣之間 是我國各地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三伏”的說法由秦漢時盛行的 五行學說延伸而來 主要指中原地區(qū)在氣候上 經(jīng)歷一年中最悶熱的一段時期 它是“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 與之對應(yīng)的三九天 是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個寒天 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 伏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熱! 通常在我國大陸地區(qū) 主要是熱在頭伏和中伏 東南沿海地區(qū)大多是熱在末伏 即使是通常熱在中伏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出伏后的8月中下旬 偶爾也會出現(xiàn)被稱為“秋老虎”的高溫天氣 夏日數(shù)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大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而數(shù)九寒天的特點同樣是一個字:冷!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大寒節(jié)氣的冷 相比于小寒節(jié)氣來說,程度相對弱一些 小寒時節(jié) 正好對應(yīng)冬日里的三九四九天 此時北方大部可以說是滴水成冰 南方雖然沒有北方那么峻冷凜冽 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 七下八上 七下八上指的是七月下旬八月上旬 受季風氣候、地形地貌影響 我國雨帶每年從南向北移動 呈現(xiàn)明顯階段性變化特征 一般而言,到“七下八上”期間 雨帶會從長江流域向北移動至華北 東北,這些地方進入主汛期 前幾天的河南極端暴雨過程 可以說是開啟了今年北方主汛期的大幕 常年來看七下八上期間 黃河流域中下游降水是一年中最多的 部分地區(qū)還可能出現(xiàn)較重汛情 短短一個月左右時間 北方地區(qū)降雨量會占到 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與南方地區(qū)相比 北方的降水短時間雨量更大、“更暴力” 降水時間更集中更有局地性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東北、華北地區(qū)主要城市夏季各旬降水量 圖自:中國氣象局 三山五岳 中國地廣物博,山川河流 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 其中以三山五岳最為著名 “五岳歸來不看山” 它們分別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 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 ![]() ![]() ![]() 左至右依次是嵩山、恒山、衡山、華山、泰山 至于三山,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中的“三神山” 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然而這也只是傳說,是不存在的 后人為了延續(xù)三山五岳的美麗神話 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 它們是安徽黃山▼ 江西廬山▼ 浙江雁蕩山▼ 千湖之省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 目前全省擁有728個100畝以上的湖泊 以及27個20畝以上的城中湖 一共755個湖泊 這個“755”并不只是紙上冷冰冰的數(shù)字 它意味著陽光映照下的一汪汪碧水 也意味著荊楚大地上的魚米香氣 江湖武漢,因水而生 上古九澤,云夢澤為其一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 “江陵故郢都……東有云夢之饒” 就是說大名鼎鼎的云夢澤面積非常大 大致范圍約西起江陵(今荊州) 東至武漢地區(qū),北臨京山、鐘祥一帶 南至今洞庭湖平原 而如今湖北的水資源有多豐富 單從它的出產(chǎn)就可見一斑 全國80%的蓮藕產(chǎn)自湖北 湖北曾連續(xù)21年保持淡水水產(chǎn) 全國第一的產(chǎn)量 那么如此巨大的水資源是從哪里來的? 首先長江干流帶來的水資源是主力 漢江作為長江第一大支流 多年平均徑流量約577億立方米 給湖北輸入了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 此外,“八百里洞庭”的水也在這段 匯入長江后流進湖北 再加上湖北中、東部地區(qū)平坦低洼的地形 大量的水資源能夠在此聚集 因此民間諺語說“湖廣熟,天下足” 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湘四水 湖南同樣是一個多水多河流的省份 “三湘四水”是它的別稱 而“三湘”、“四水”的稱呼 其實都圍繞一個核心:洞庭湖 所謂四水 指的是湘江和省內(nèi)另外三條大河 ——資水、沅江和澧水 ![]() 洞庭湖水系流域范圍與湖南省關(guān)系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01期 至于“三湘”的內(nèi)涵,眾說紛紜 如有漓湘、瀟湘和蒸湘 或瀟湘、蒸湘、沅湘等眾多說法 要么指的是湘江從上游到下游的流域地區(qū) 要么指代湖南的不同地區(qū) 但都與河流密不可分 一句“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道出了洞庭湖的壯闊 對于湖南來說這座大湖也的確舉足輕重 湖南省的四大水系——沅江、湘江 資水、澧水都注入洞庭湖 洞庭湖是長江極為重要的調(diào)蓄湖泊 全國第二大淡水湖 從古至今洞庭湖一直都是湖南 與外界連通的重要門戶 是湖南水世界的“總開關(guān)” 一馬平川 由長江和淮河大片沖積平原組成的江蘇 在地勢上總體低平 是中國地勢最為低平的一個省份 江蘇省的平原面積7萬平方公里左右 占全省面積的70% 主要包括長江下游兩岸的太湖平原 高沙土平原(均屬于長江三角洲) 黃淮平原以及東部濱海平原 這些平原通過各條河流連為一片 ![]() 與大片遼闊的平原形成鮮明對照 丘陵和低山僅僅孤立地散落于 江蘇省的西南部的南京、鎮(zhèn)江、盱眙 東北角的連云港附近以及太湖附近 低山和丘陵崗地僅占14.3% 連云港境內(nèi)的花果山玉女峰為全省最高點 海拔624.4米 有趣的是 這個高度都無法高過上海的第一高樓 三秦大地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應(yīng)該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最有名的詩作了 陜西簡稱秦 三秦大地說的便是這里 但對于三秦的具體指代 人們眾說紛紜 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防止劉邦兵出秦嶺 項羽特意在秦嶺以北的關(guān)中設(shè)了三個秦王 他們?nèi)际乔剀娊祵?/p> 關(guān)中本是秦國故地 三王在秦地封王,這是三秦的由來之一 ![]() ![]() ![]() 自上而下依次是陜北黃土高原 關(guān)中渭河平原 陜南秦巴山地 三秦還有一個由來 就是依據(jù)陜西省的地理劃分 從地理上看,陜西省明顯分為三個部分 最北部的黃土高原稱為陜北 最南部的秦巴山地稱為陜南 兩者之間的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 也稱作“八百里秦川” 自古以來,關(guān)中地區(qū)風調(diào)雨順 土地肥沃,農(nóng)業(yè)發(fā)達 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chǔ) 因此號稱'八百里秦川' 也是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 上面所列舉的這些別稱 都是和中國地理或文化相關(guān)的詞 其背后都有著各種歷史淵源 我們在感嘆古人的智慧之外 更為祖國擁有如此多的大好河山而自豪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