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病重,召符彥卿交代后事:“有人說趙匡胤有反心,國丈怎么看?”符彥卿答:“陛下萬不可聽信讒言,趙匡胤絕對是忠臣。”世宗不滿:“莫不是趙匡胤的弟弟娶了你女兒,你才特意幫他說話。” 符彥卿急忙解釋:“陛下可真是冤枉我了,我有兩個女兒都嫁給了陛下,我又何必替趙匡胤說話。”周世宗想了想,然后說道:“我知道你忠于大周,只是我這心中總有一絲擔憂,畢竟幾位皇子都未滿十歲。” 符彥卿安慰道:“陛下平日善待大臣,大臣們也必定會竭力輔佐幼主,共保社稷。”周世宗知道符彥卿是在寬慰自己,但還是挺感動的,于是打算立符彥卿的二女兒為皇后,符彥卿自是感激涕零。 符彥卿的大女兒符氏最初嫁給了后漢大將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后來李守貞反叛,被郭威率軍平定。郭威見符氏沉穩勇敢,便向符彥卿提親,為養子柴榮迎娶了符氏。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954年,柴榮繼位,立符氏為皇后。然而符皇后于956年不幸染病去世,周世宗傷心之余便將符彥卿的二女兒納入后宮。由此看來,符彥卿與周世宗關系更為密切,確實沒必要欺騙周世宗。 不過在958年,符彥卿將小女兒許配給了趙匡胤之弟趙匡義,畢竟趙匡胤當時也算是周世宗身邊的紅人。當然,以符彥卿的身份,應該不會刻意去巴結趙匡胤,因為趙匡胤無論威望還是地位都遠不如符彥卿。 符彥卿出身將門世家,年少時便當了李存勖的隨從,并因誠實可靠而得到李存勖的信任。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符彥卿被任命為散員指揮使。三年后,后唐內亂,李存勖的侍從大多離去,僅符彥卿等數人力戰。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繼位,符彥卿仍被任用。此后,符彥卿率軍平叛,又立軍功。936年,石敬瑭起兵反唐,并請契丹南下支援。符彥卿率軍迎擊,卻被契丹軍擊敗。石敬瑭篡位后,符彥卿本想告老還鄉,但被石敬瑭留下。 數年后,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繼承皇位。他不想繼續向契丹稱臣,便與契丹鬧翻,于是耶律德光率軍攻打后晉。945年,符彥卿等人在河北大破契丹軍,符彥卿因公升任使相。然而不久后,符彥卿因讒言而被閑置。 946年,契丹軍逼近京城開封,石重貴急招符彥卿駐守澶州,但為時已晚,后晉于次年正月被契丹所滅。符彥卿見大勢已去,只能歸順契丹。但是耶律德光很快就因治國無方而被中原軍民趕走,劉知遠趁機撿漏,入主中原。 劉知遠和他的兒子劉承佑對符彥卿也不賴,又是加官又是晉爵。后周取代后漢后,符彥卿更是經常升官,爵位也從淮陽王升到了魏王,至于其他賞賜更是數不勝數。如此待遇,在當時也算是獨一份了。 而趙匡胤自948年投效郭威,通過努力,再加上機遇,從一名小卒爬到了殿前都指揮使的位置,并得到了周世宗的賞識。959年,周世宗生病后,得到了一塊寫著“點檢做天子”的木板。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位高權重,故而被周世宗免去此官職。 周世宗隨后又讓趙匡胤接任殿前都點檢。畢竟趙匡胤作戰英勇,并且在三征淮南的戰役中為了遵守軍令而間接“害死”了其生父,加之趙匡胤比起張永德等人,資歷較淺。周世宗由此認為,趙匡胤不會威脅到大周的社稷。 然而像“點檢做天子”這樣的流言并未因張永德被貶而中止,一些大臣也私下提醒周世宗,稱趙匡胤“有人望,不宜典禁兵”。因此,世宗對趙匡胤也起了疑心,也就有了開頭那一幕。 周世宗立符彥卿的二女兒為皇后,其實是為了進一步拉攏符彥卿,希望符家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當然,周世宗還有其他幾手安排。在文官方面,托孤于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并讓三人執掌中樞軍政大權。 武官方面,除了讓趙匡胤出任殿前都點檢,還讓韓通出任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與趙匡胤互相牽制,并且還下令軍務主要由韓通裁決,以備不測。 范質等三人忠于社稷,韓通雖然脾氣不好,但善待士卒,能得軍心。周世宗的安排從理論上來說是沒啥毛病的,各方互為牽制,誰都難以一家獨大。但周世宗還是高估了范質等人的應變能力以及低估了趙匡胤的野心。 趙匡胤曾親眼目睹郭威黃袍加身,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那一套還是熟悉的。給周世宗這樣的明君打工,他自然不敢有二心,但若換成幼主當國,那就完全不同了。959年,周世宗病死后,趙匡胤便開始與趙普等人謀劃。 960年,經過與趙普等人的精心謀劃,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率大軍殺回開封。符太后得知后,驚慌失措,向符彥卿哭訴。符彥卿安慰女兒,稱事已至此,不如將江山讓給趙匡胤,反正大家也是親戚,趙匡胤也會善待她們母子。 于是趙匡胤接受了周恭帝的禪讓,登基為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符彥卿歸順宋朝后,被加封為太師,日子過得也很是不錯。975年,符彥卿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符彥卿歷仕六朝十三帝,仕途順利,而且兩個女兒當上了后周的皇后,小女兒后來也被趙光義追封為皇后。如此殊榮,似乎也只有南北朝時期的獨孤信能與之相比了。 參考:《宋史》、《涑水記聞》等 |
|